弱势需求主导之下 橡胶市场价格难以走强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9-11

   回顾历史,2007—2008年,全球经济过热提振新车产销量和轮胎消费量,需求预期高估引发商品溢价水平快速攀升。在高企的天胶价格诱惑下,不论是胶园主,还是胶农,均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种胶欲望,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单一的橡胶园所替代。然而,“盛世”短暂,随即转入衰退与萧条。受制于7—8年的生长周期,橡胶树从种下至产出胶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调节速度过慢导致2013年开始全球天胶产能陷入过剩僵局。

  随后的两年内,虽然传统产胶大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政府多次极力干预胶价,但最终收效甚微。不得已,泰国率先“挥泪斩马谡”,迈开砍树去产能的步伐。不过,去产能步履艰难,政府常因胶农游行压力而中途作罢。加之所砍之树皆为老橡胶树,且数量有限,难以匹敌新胶园产能的投放,因此整体而言,天胶供应端仍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最新报告数据,今年以来,泰国和越南在低价的情况下继续提高胶水产量,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泰国今年上半年橡胶出口量同比提高1.3%,达172万吨,且第三大生产国越南今年前7个月的发货量提高16%,达53万吨。天胶出口虽然受到产胶国之间贸易量下降,特别是中国进口量减少的影响,但出口量同比增长1%,这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出口量增加抵消了成员国之间尤其是对中国出口量的下降。据统计,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菲律宾今年前8个月的出口数据都显示出两位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5.2%、34.4%和22.7%.越南出口量增长8.6%,至61.95万吨,已经完成今年出口目标的60%.

  在产胶国继续扩张产能的背景下,预计今年全球天胶市场仍处于供应过剩局面,过剩程度在30万吨左右。其中,天胶供应量将比去年提高4.4%,达1260万吨,而需求增速会从去年的6.7%降到1.2%,至1230万吨。另外,价格高企时种植的一大批橡胶树将在明年进入成熟期,明年橡胶产量可能继续增长2.9%,供过于求状况也将加剧。预计胶价面临进一步下探的风险。

  车市产销转入萎缩期

  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天胶下游终端需求行业——汽车市场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并转入萎缩期。7月,汽车产销量环比下降明显,同比也呈现较快下降。7月产销量下滑超预期,连续第三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上次月度产销连续三个月出现下降的时间为2008年11月—2009年1月。

  整体数据显示,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1.27万辆和1335.3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8%和0.4%.月度累计增幅继续回落,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8.7和7.8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1—7月,产销分别完成1162.90万辆和1136.4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和3.4%,增幅分别回落8.2和8.6个百分点。商用车方面,1—7月,产销分别完成198.37万辆和198.9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6%和13.9%.

  尽管汽车市场产销增幅放缓,但新能源汽车逆势上扬。据中汽协统计,1—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5530辆,销售89549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新能源汽车产销火热,不过,眼下其市场占有量较小,短期内还难以填补传统汽车需求萎缩带来的空白。另外,目前终端环节(经销商至客户)真实的购买力度疲弱,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

  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8月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8.7%,环比下降4.7%,同比下降1.6%.连续10个月超警戒线后,预警指数首次低于荣枯线,主要得益于汽车生产商降低产出速度,同时提高促销力度。不过,面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汽车市场已然告别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减少,经销商库存加大,利润下滑。

  此外,今年以来,国内重卡行业陷入持续萎缩状态,8月也依然在低谷中徘徊。第一商用车网统计数据显示,8月,重卡市场共销车3.5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6%;1—8月,重卡市场累计销车36.77万辆,同比下降30%,仅比1—7月30.6%的降幅缩窄了一点。

  笔者认为,重卡市场销量降幅缩窄只是表象,其主要原因并非市场回暖,而是去年同期的基数变小。今年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减速,制造业进入不景气的“新常态”,物流运输市场低迷不前,运价跌无可跌,重卡旺季市场一直不旺。在“多座大山”压迫之下,各家企业别说积极排产,不少企业连去年年底提前上牌的国三库存车都没有消化完,这也造成了最近几个月重卡市场每月的降幅都十分惊人。表面上看重卡销量降幅缩窄,实质上扭转市场颓势的根本因素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无疑给9—12月的重卡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笔者认为,即使后期车市转入“金九”旺季阶段,市场也难有回升空间,弱势需求主导之下,橡胶价格难以走强。

  轮胎行业生存岌岌可危

  中国轮胎行业近几年的生存岌岌可危,不但国内销售市场开始萎缩,而且海外市场份额也频遭贸易挫折。

  海外市场方面,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但美国也是对中国出口轮胎展开“双反”调查较多的国家之一。受美国“双反”影响,今年山东和福建两地已经有轮胎厂倒闭,国内轮胎厂纷纷主动降低开工率。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轮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行业平均开工率为60%,比去年同期降低10多个百分点,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42家轮胎会员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也佐证了企业面临的压力。据显示,1—7月,上述企业轮胎产量下降8.27%,产成品库存上升11.4%,销售收入下降14.32%,实现利润下降32.51%,亏损额为4.36亿元,亏损幅度加大,其中内资企业亏损额为39051万元,亏损幅度提高199.52%.亏损金额与亏损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不但标志着中国轮胎行业的辉煌戛然而止,同时也标志着低价天胶的“新常态”会长期存在。

  此外,复合胶新规落地之后,试图通过零关税再进口复合胶已然不现实,轮胎企业只能采购天胶作为生产原料。因此,7月开始进口天胶呈现井喷现象。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天胶进口量为26.76万吨,环比大增73%,比去年同期增加70%,而1—7月天胶进口量为139.63万吨,同比下降11.5%.与此同时,7月合成胶进口量为15.27万吨,环比下降11.5%,同比增加27%,而1—7月合成胶进口量为96.55万吨,同比增加10%.

  随着外部采购步伐的加快,库存环节出现回升迹象。截至8月底,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上涨至14.66万吨,较中旬增加1.65万吨,涨幅为12.68%.具体来看,天胶为12.06万吨,较7月底增加1.94万吨,成为此次库存增加的主要胶种;复合胶为0.9万吨,较7月底减少0.4万吨,整体下滑幅度较大;合成胶为1.7万吨,较7月底增加0.11万吨,涨幅为6.92%.

  割胶成本或大幅下降

  一般来讲,天然橡胶生产成本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种植成本;二是割胶人工成本;三是加工运输成本。其中,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据了解,工人要在凌晨3点至日出前去橡胶园作业,因为这是橡胶树割胶的最佳时间。由于割胶时间苛刻、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目前,国内产区除一些家庭式小微胶园由胶农自主割胶外,中等规模以上的胶园一般都采取雇用工人割胶的模式,且与工人约定按六四分成。换言之,为吸引劳动力,胶园主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工成本。

  目前,国内天胶产区割胶完全靠人工,作业效率偏低,且质量难以保障。最新研制生产的全自动割胶机不仅具有橡胶采割的功能,还有一套大数据系统,能高效率割胶,并对橡胶产量、质量、土壤检测、湿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天然橡胶采割的自动化、信息化。

  据了解,在不断调整方案、改良技术、降低成本后,全自动割胶机的成本仅1200-1500元。对比人工割胶,未来大中型胶园主更愿意使用全自动割胶机。以800棵橡胶树为单位,一个割胶工割一棵树平均需要1分钟,而用全自动割胶机,可以实现800棵树同时割胶,时间仅需30秒。另外,机器精准度较高,不会对橡胶树造成伤害,橡胶树割胶寿命将由以往的8年延长为10—11年,产量将增加30%—40%.

  笔者估算,全自动割胶机的产胶率是人工割胶产胶率的2.6—2.8倍,以六四分成模式以及12元/公斤的胶水折干胶价格来计算,干胶中分给割胶工人的成本在7200元/吨,而用全自动割胶机,在相同干胶产量下,分给割胶机的成本仅有2571—2770元/吨。未来全自动割胶机完全替代人工的话,光人工费用方面,单位量的干胶就可节省4430—4629元/吨。

  据相关人士调研结果,以300元/亩种植成本换算的弃割转业临界点,海南为12448元/吨,云南为9942元/吨。人工割胶逐渐被全自动割胶机所取代的话,割胶成本会大幅下降,胶价重心也会随着成本下移而走低。笔者估计,海南未来割胶成本会降至7950元/吨,云南会降至5442元/吨。长远来看,沪胶不排除跌落到6000—8000元/吨区间的可能性。

  胶价低迷并非一朝一夕或者一两个政策所能扭转,去产能削减供应压力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真理。在大规模去产能之前,胶价要摆脱熊途是妄谈。更何况,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成本因素已然不是支撑胶价的天然屏障。未来沪胶仍处于“黑暗”之中,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等待黎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