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难改中长期下跌趋势

来源:中证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4-12-25

  2014年,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天然橡胶自身供需关系等诸多偏空因素影响,在周边胶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沪胶同样展开一波时间较长、幅度较深的持续单边下跌行情,截至目前,沪胶指数年内跌幅超过32%,位居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各品种跌幅榜次位,并于12月12日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11600元。

  纵观全年沪胶走势,可粗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全球宏观经济接连出现利空因素,沪胶深幅重挫。各主要经济体经济普遍较弱,耶伦出任美联储主席后,3月即宣布美联储将缩减QE,由此导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严重削弱,美元汇率持续单边大幅上涨,对非美货币及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构成沉重打压。同时,乌克兰局势急剧升温,仅对黄金等品种构成利多,却对橡胶构成利空。此外,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并迅速蔓延,日本为挽救并振兴经济而上调消费税等,对橡胶形成打压,由此导致沪胶展开一轮下跌行情,沪胶指数由2013年12月27日的18460元/吨下跌至4月25日的14185元/吨,跌幅达23.16%。

  第二阶段,全球经济体经济有所好转,沪胶浅幅回升。其中欧洲央行[微博]加大货币宽松政策力度,开启负利率时代,中国实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A股进入阶段性涨势,并带动包括橡胶在内的商品市场浅幅回升,沪胶指数由4月25日的14185元/吨上涨至6月27日的15595元/吨,涨幅仅为9.94%。

  第三阶段,全球宏观经济依然以偏空为主,沪胶依然大幅下挫。尽管乌克兰局势有所缓和,但美元继续走强,并导致以原油为标杆的大宗商品全线大幅下跌。微观方面,上游方面,泰国欲抛售前期收储的20万吨天胶库存,导致胶市形成较重恐慌,同时国内青岛保税区积压了36.22万余吨进口胶库存,沪胶市场则积压了18万余吨的库存,其中有6-7万吨2013年生产的旧仓单在11月到期而被注销;中下游方面,国标委拟修订复合胶新标准,将提高复合胶生产成本,加重轮胎企业制造成本,美国则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措施,并逐渐蔓延至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对国内轮胎的出口市场构成严重的挤压作用,并对轮胎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较重威胁作用。受上述诸多利空影响,沪胶指数由6月27日的15595元/吨下跌至9月26日的12430元/吨,跌幅达20.29%。

  第四阶段,宏观经济和供需关系有所改善,沪胶跌势略显缓和。日本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日元汇率大幅贬值,推动以日元计价的东京胶震荡偏强。而受国内改革力度显著加大,推动A股大幅上涨,对沪胶构成间接利多。微观方面,天胶价格逐渐逼近并跌破生产成本,引发胶农弃割甚至改种其他作物,东南亚三大产胶国协商制定150美分/千克的天胶最低销售价格,泰国动用60亿泰铢(1.83亿美元)补贴胶农,建立橡胶库存,并计划收储40万吨橡胶,而中国国家储备局也收储12.85万吨橡胶,并计划在2015年提高天胶进口关税。尽管受上述偏多因素提振,沪胶仅仅缩减跌幅,沪胶指数由9月26日的12430元/吨下跌至12月12日的11600元/吨,跌幅为6.68%,此后围绕12000元/吨一线震荡。

  笔者认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金融市场呈现美元上涨、非美货币下跌的风险投资喜好显著弱化的利空态势,直接导致橡胶投资投机性需求显著缩减,天胶市场依然维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库存压力沉重,将直接压制天胶价格下跌。虽然上游天胶生产商由于利润缩减,而严重惜售,但中游轮胎企业面临国内供应结构性过剩、国外需求由于“双反”政策而缩减的压制作用,下游汽车产业也出现供应过剩局面。因此,供需关系利空格局未有根本改变,并且逐渐加重,推动天胶市场运行跨年度的阶段性熊市行情之中,短线低位区域性震荡整理,甚至技术性反弹,均难以改变中长期下跌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