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轮胎企业DOT,列表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9-11

       今年两会期间笔者发表了《“热裂解”不应作为废轮胎利用方向》文章阐述废轮胎热裂解存在问题近期废轮胎热裂解项目投资热度又起投资少之几千万多几个亿国家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推动客观的说,目前热裂解技术环保与投资者的本意都无可非议,都是为了处理日益增多的废旧轮胎。但笔者以从业废橡胶综合利用50多年和对“热裂解”项目跟踪10多年的调研阅历经验,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废轮胎的无害化利用,在此就中国特色废轮胎综合利用成功经验和废轮胎热裂解项目进行浅析,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一关于再生橡胶和胶粉橡胶工业作用

废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和胶粉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再生橡胶已经成为弥补我国生胶不足,保护环境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合理利用再生橡胶含量高达50%左右的高分子橡胶烃恢复性,20%以上的炭黑含量以及一定的橡胶助剂含量,在确保橡胶产品满足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合理掺用再生橡胶替代或减少生胶、炭黑、橡胶助剂、填充剂等原生材料用量化害为利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橡胶制品加工企业的最佳选择。

 

第二关于再生橡胶脱硫工艺的环保现状

本世纪初昆明凤凰橡胶有限公司、江西国燕橡胶有限公司均就“动态脱硫”再生橡胶脱硫污染问题提出了尾气净化治理方案2008年都江堰市新时代工贸有限公司研发成功无废水、废气排放的环保常压连续脱硫“以机代罐”工艺,将再生橡胶脱硫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源从尾部治理转为源头控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向污染挑战的创新企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也在加快江堰市新时代江阴迈森、山东新智、泰安金山、莒县东盛、天台坤荣等众多企业研发创新的常压连续脱硫装备,有效解决了再生橡胶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

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环保智能化设备制造万吨再生橡胶生产线”南京绿金人橡塑高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阶螺杆连续脱硫绿色制备颗粒再生橡胶成套技术装备”、青岛化院高分子机械研究开发中心研发的“绿色环保一体化单螺杆脱硫技术生产线”、中胶橡胶资源再生(青岛)有限公司研发的“环保节能型万吨废轮胎再生橡胶生产线”不仅解决了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而且有效避免了压延工艺产生的无组织烟气排放,削减VOCs实现绿色生产,变革颠覆了传统再生橡胶生产工艺,使再生橡胶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形成再生胶制造的中国特色

 

第三关于废轮胎“热裂解”

据了解,虽然国家在废轮胎“热裂解”项目上推多年,目前除了生产“热裂解”设备的企业获得利润外,投入“热裂解”项目的企业基本依靠国家项目资金维持生存,无利可图。

废旧轮胎“热裂解”产生的4种产品

一是占重量比约35%的所谓“炭黑”,也就是“轮胎渣”目前根本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炭黑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材料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而裂解炭黑与橡胶工业使用的补强材料炭黑相比,灰分、油分严重超标外形像炭黑其实不是炭黑的轮胎渣,其经济价值不高废轮胎“热裂解”后的“轮胎渣”成粉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环保无害化处理,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二是占重量比达40%的“裂解油”,是散发刺鼻异味呈黑色黏稠状的油品,闪点低只有52°,极易在碰撞下引发爆炸;由于废轮胎通过裂解炉催化,将其原6500大卡热值降至3800~4000大卡左右,燃烧中继续散发异味充斥在空气中,属于劣质燃料油。“裂解油”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污染环境,市场应用范围狭窄,经济价值不高。

三是占重量比约15%的轮胎细钢丝,钢丝在胶粉粉碎工序已经分离,尚有利用价值,如经600℃~750℃的所谓低温裂解,钢丝的金相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成为奥氏体,基本失去利用价值。

四是“热裂解”中产生的不可液化气体约占10%,作为裂解自用燃料消耗。

 

所以,笔者认为废轮胎“热裂解”不符合当前中国国情,更不能作为目前废轮胎处理的发展方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5〕78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中,对利用废轮胎从事“热裂解”项目也不再享受增值税50%的减免政策。

为了使无法成为再生资源已经失去再次利用价值的废橡胶、废轮胎得到无害化处理,建议国家组织开发国际通行的先进利用方式,使其依然保持具有6500大卡以上热值而进行热能利用避免“热裂解”的热值损失,无疑是一步到位,经济又节能环保的废轮胎最终科学利用措施。

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我国处理废轮胎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中国创新的再生橡胶生产工艺技术正在对世界废轮胎处理和利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中国的再生橡胶环保脱硫技术与装备引起世界关注已经成功出口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美国、斯洛伐克、印度、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因此,笔者认为废轮胎热裂解是一个投资没有回报的项目,在现阶段从项目的经济效益回报率来看,不符合中国国情、不能作为废轮胎利用方向,不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