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垦产业扶贫20年 橡胶强企助力富民兴边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5-12

     北回归线以南,万亩胶林在热风中郁郁葱葱,江城遍野绿浪起伏。云南农垦集团江城橡胶公司20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橡胶产业,一步步带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为各地产业扶贫提供了可供参考“江城模式”。

 
    20年前的江城县曲水乡,是贫困县里的贫困乡。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自给自足,住的是茅草房、油毛毡房、甚至是用树杈搭建的类似工棚的“杈杈房”,通村土路在雨水季节时常塌方……曲水与外界的隔绝不仅在地理距离上,也在当地人闭塞的心理观念中。
 
    “20年前,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人认为‘卖东西’是一件害羞的事情。当时还有人把鸡蛋摆在街边卖,人却躲在一旁。”当橡胶产业进驻江城,彻底改变了当地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生活形态,同时随着人才引进、技术输入和产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江城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现在,曲水乡田心村村委会主任刘雪松和许多当地人一样,通过把出租土地给江城橡胶公司,他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同时承包公司52亩地橡胶生产管理,他每年又可以收入4万元左右;此外,他还种植了30多亩自有橡胶林,这批橡胶到丰产期产值每年可达2万多元。
 
    “我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橡胶公司,儿子是‘保胶员’(负责防止偷盗破坏橡胶的岗位),儿媳妇是割胶工,他们两口子每月能收入5000多元。公司还给他们购买了个体工商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财产保险……盖房子时又得到了一万五的一次性建房补助!”上田心村村民李学良说起新生活,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在江城,许多农民既是收取地租的“包租公”,又是橡胶公司的员工,还可以是承包公司胶林经营管理的“承包人”,也可以是独立发展的农户。
 
    江城橡胶公司已建成的安居房。黎鸿凯
 
    江城橡胶公司已建成的安居房。黎鸿凯 摄
 
    借一方宝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云南农垦集团总经理助理、江城橡胶公司董事长李中心介绍,1996年公司成立至今20年间,对当地扶贫、项目扶持已累计投入13935。65万元,其中投入13485。2万元改善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镇建设、教育、卫生、养殖等事业提供支持资金450。45万元;在公司每年组织举办的橡胶管理、病虫害防治、割胶技术等义务培训中,累计培训53880余人次。
 
    同时,公司发挥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土地租金,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从1996年的1元/亩提高到按一定干胶比例的市场价核算支付,目前租金最高单价达到149。27元/亩,20年来公司累计支付土地租金8519。26万元,成为当地绝大部分百姓的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这些山里,有整洁楼房的地方,一般就是有橡胶的地方!”云南网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曲水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996年的481。93万元增长到4743。31万元(不含公司经济收入部分),增长了8。8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6元增长到6043元,增长了21倍,其中,橡胶产业带动的增收部分占比约70%-75%。
 
    李中心还介绍,公司现拥有橡胶总面积12。31万亩,设置橡胶管理岗位2735个。公司本部设有15个职能部门,下辖墨江橡胶公司、3个制胶厂和32个生产队,涉及江城县1镇1乡10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118个居住点,辐射江城县内33万亩个体橡胶种植户——橡胶产业解决了江城全县1/4的劳动力就业,12万亩胶林示范带动起来的数十万亩胶林已成为当地的“绿色银行”。
 
    “送钱送粮能解一时之急,但产业扶贫能解一世之难。”云南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何明华介绍,江城橡胶公司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全国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是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橡胶产业,已经成为江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开垦、同戍边、同发展、同受益,“公司+基地+农户+示范+市场”为一体构建的“江城模式”,带动曲水乡从国家级贫困乡一跃成为江城县最富裕的乡镇之一。
 
    如今,在“一眼望三国”的江城县曲水镇,数十万亩的橡胶林中,勤劳的哈尼族人民收割胶乳,一辆辆运胶车在林间道路中往返……绵延的边境线上,江城橡胶公司成为“永不换防的队伍”——江城模式,把“屯垦戍边”和“富民兴边”合而为一。
 
    作者:黎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