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8月6日讯 (海南农垦报记者林倩 本报见习记者欧英才)“把这个乙烯气体袋子安在橡胶树上,可以刺激排胶,有了它不仅割胶速度快,能割更多的树位,单株产量也与常规割法一样多。”自去年6月运用气刺微割技术以来,海胶集团广坝分公司普光派驻组十五队胶工马志梅可以选择不用在凌晨起床割胶了,现在的她承包了比原来多一倍的树位,每月的收入自然就增多了。
“采用气刺微割技术不是为了增加单株橡胶树的产量,其最核心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采胶岗位专家校现周介绍道,乙烯气体是一种衰老激素,用在橡胶树上可延缓割口堵塞,增加胶乳排胶量。因此,该技术可在缩短割线长度和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保持原有产量,同时,通过微割并扩大树位(传统割胶每人每天平均割300株,微割平均可割800-1000株),提高胶工人均日产,促进增收。
然而,气刺微割技术也是把“双刃剑”。校现周特别提醒,盲目为增加产能而过度使用该技术将产生副作用,导致旺产期产量下降,因此,增产幅度应控制在10%以内,且仅能用在中老龄树上,不宜在幼龄开割树上使用。
据海胶集团基地管理部总农艺师白先权透露,目前,该技术已在12家基地分公司进行推广运用,使用株数近60万株。
据了解,未来垦区还将逐步推广电动胶刀。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高强度的、高密集度的人工割胶必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机械化采收胶乳是必然趋势。由于电动胶刀容易掌握,对胶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由此可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缓解当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