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杭州钱塘新区的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厂区里的国内配货区和国外配货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国内配货区里,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整理着成堆的轮胎,等待装卸的大货车首尾相连;国外配货区则清冷许多。
“和前一阶段相比,现在完全变了样。”中策橡胶集团副总经理葛国荣告诉记者,4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主要市场基本停摆,客户订单大打折扣,即使有订单,航运物流也很难组织。而此前,国外市场恰恰是企业的重要增长点。葛国荣介绍,复产以来,最先“活”起来的正是国外市场。3月,中策橡胶国外销售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7.9%。
国外市场骤冷,中策橡胶马上将重点转向国内,并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4月,中策橡胶国内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9.9%。企业的月销售收入实现了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策橡胶这家年销售产值近300亿元的“巨轮”,又如何实现快速“调头”呢?
“拓市场”是先手棋。中策橡胶以最快速度在国内挖到了市场增量。而此前,中策橡胶一直深耕中端市场和部分高端市场,极少涉足低端市场。
底气在于中策橡胶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积累。2019年是中策橡胶的“产品年”,企业在高投入科技研发的基础上,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仅乘用车子午胎一个系列就投产772个新规格。“我们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整个轮胎市场,有力地支撑了产品的有机更新和市场开拓。”中策橡胶研发负责人说。
第二步是“转生产”。国外订单锐减,中策橡胶生产线上大批适用于国外市场的品种规格还未下线,生产计划也急需重新制定。面对这些棘手问题,企业的智能制造工业大脑立了功。“绝不只是想改变某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我们希望通过建设更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新路径。”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沈金荣说。
以此为目标,中策橡胶围绕橡胶轮胎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打造出一条闭环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柔性生产能力让中策橡胶快速调整生产节奏,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相应规格,生产线便可自动改变生产计划。
迅速的市场反应,深厚的技术底蕴,充足的产品积累,强大的转产能力,中策橡胶国外销售收入与国内销售收入“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实打实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