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胶多措并举提效能 破生产难题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3-18

  3月17日,在金隆橡胶加工分公司,工人正在切割子午线轮胎胶。 记者 邓钰 图/文

  原料分拣、破碎、清洗、除杂……3月17日,在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的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金橡公司金隆橡胶加工分公司(以下简称金隆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生产子午线轮胎胶。

  车间里热火朝天,可往年并非如此。“过去,在每年冬春时节的橡胶停割期,车间都会停产休整。”工人黄文新说,但今年,许多新变化在企业发生,从而让生产不停歇。

  黄文新口中的新变化得益于企业转换生产思路的一系列举措。今年,海南橡胶紧密结合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和深化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深入一线破解加工堵点,以推进生产线技改、扩宽原料收购渠道等多重举措,保障“停割期不停产”,进一步提升产业效能,带动职工增收。

  一个

  难题

  季节局限,投入产出比低

  在金隆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忙碌地施工作业,各种机械有序运转,不停地发出“嗡嗡”的声音,一派繁忙场面。

  “工厂有全乳胶和子午线轮胎胶两种生产线,其中全乳胶生产线主要针对新鲜胶水加工,目前在停割期,主要运转的是子午线轮胎胶生产线。”金隆分公司总经理林德颖介绍,子午线轮胎胶生产线的加工原料是杂胶,较之新鲜胶水,更易存放,可以在停割期错峰加工。

  农业生产因时而动,季节性特征明显,天然橡胶产业也并不例外。每年冬春时节,气温降低,橡胶林逐步减产进入停割期,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施肥、防病等管护工作。

  在我省,橡胶林的停割期一般是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初。往年,随着新鲜胶水断供,工厂通常也相应进入停产期。

  “既然杂胶存放期较长,为何往年工厂在停割期不进行杂胶加工?”在走访过程中,海南日报记者感到疑惑。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划算。”面对记者的疑问,林德颖解释,此前,相较全乳胶产品,子午线轮胎胶的收益较低,且生产成本不低,如果工厂仅加工杂胶,边际成本较高,投入产出较低。

  这样的顾虑不仅在金隆分公司存在。在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的海南橡胶金橡公司金水橡胶加工分公司(以下简称金水分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陈金华介绍,过去,生产子午线轮胎胶生产线效率较低,生产每吨干胶总动力成本约为530.7元,而与之相应的收益却不能极佳地覆盖成本。

  一次

  探索

  技改良方,破解生产难题

  成本与效益,是影响企业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一边是长达近4个月的停产期,一边是性价比不高的投入产出比,海南橡胶全面沉入生产一线,梳理加工生产的每一环节,决心找准破题之举。

  “如何降低加工成本,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海南橡胶金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俊介绍,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海南橡胶便结合“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全面梳理橡胶产业链条发展的堵点、难点。“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加工厂,充分调研,总结出杂胶加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调研组发现,杂胶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杂胶加工的子午线轮胎胶除杂性能低,需经过二次压绉才能生产出合格品,不仅加工效率低,且浪费了大量人工成本及动力费用。

  为此,金橡公司于2021年制定《橡胶初加工技改创新工作方案》,组织多个技术专班在生产一线开展试点工作,以技术改造作为良方,破解生产难题。

  金水分公司成为首个“吃螃蟹”的基层加工企业。去年8月,该公司启动杂胶生产的技改工作,成立杂胶生产线技术改造攻坚小组,并投入88万元,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锤磨机、搅揉机、螺旋输送机和不锈钢输送机各一台,并对笼滚筛、斗升机进行改造。

  “改造后,生产线不再需要二次压绉,极大提升了单位产能,降低了动力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陈金华算了一笔账,改造后只需压绉一次,每吨干胶动力成本降至388.6元,节约成本184.9元。

  金水分公司的技改经验很快在各加工分公司推广开,金橡公司共投入约300万元推动技改工作,目前金山、金水、金晨和金隆已完成杂胶生产的技改工作,全年可节省加工成本超过800万元。

  一处

  新机

  能力建设,促进发展提质

  为了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益,海南橡胶旗下各企业从原料储备、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强业务交流和产业协同。

  “相对低廉的原料也是保证加工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何俊介绍,借助橡胶原料收购区域协同体的建设,金橡公司积极主动与岛内杂胶原料供应商对接,提前做好杂胶原料的收购布局和进厂存放准备工作。

  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7日,金橡公司共囤积杂胶原料总量约6100吨,充分满足各加工分公司的“停割期不停产”的加工需求。至截稿时,已加工杂胶干胶4000余吨,同比增长60%以上。

  同时,金橡公司与龙橡公司加强业务协同,借助后者的市场和贸易渠道,提前锁定订单,实行“以销定产”模式,保障了“停割期不停产”时期的产品销路,提升效益。

  “企业增产,对我们也是件大好事。”黄文新说,在刚过去的一二月份,他和工友们的收入每个月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了2000多元,“工资高了,我们当然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