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钦:新中国橡胶之父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7-02

  彭光钦,重庆市长寿区太平乡雷家洞(今属渡舟街道河塘村)人,生于1906年5月12日,是我国橡胶科技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1956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等职。

  

  年少的彭光钦先后在太平小学、长寿中学读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22年,彭光钦在四川家乡考试获保送清华学堂留美预科部。1929年,彭光钦进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1933年获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威廉皇家生物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4年,彭光钦担任意大利那波动物学会研究员。在国外就读和从事研究期间,彭光钦发表了许多科学论著,受到国际生物学界的关注。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积弱积贫,日本帝国主义蠢蠢欲动,中国处于全面抗战的前夜。面对这种情形,彭光钦毅然归国,先后执教于清华、北大,抗战期间历任西南联合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的教授。

  橡胶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国防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根据以往的认识,我国向来不生产橡胶,之前也没有发现过橡胶植物。国防、民用橡胶及其制品完全依赖进口。

  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比拯救国家更重要呢?彭光钦决心转移研究领域,从1943年起竭尽所学研究国产橡胶资源。他将自己的研究设置为两个领域,一是寻找国内橡胶植物,二是引种巴西橡胶树和印度橡胶树。

  当务之急是寻找国内橡胶植物。1943年春,彭光钦发现薜荔是产橡胶植物,经过割取胶浆、提纯制剂等工序,制成了薜荔树浆为原料的橡胶制品。这一成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一年,彭光钦用自己的科研奖金和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拨款组建了“国产橡胶植物调查队”,历时半年,行程2000余公里,彭光钦团队发现我国有橡胶植物110余种,其中胶质优良,胶汁较多,有经济价值的有8种。彭光钦的论文《国产橡胶植物之发现及其前途》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上宣读,评为第一类论文。

  抗战胜利后,彭光钦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前身为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兼任橡胶试验室主任。彭光钦注意到,国产橡胶植物胶汁品质和产胶量均低于巴西橡胶树,他将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引种国外优良橡胶树领域来。

  彭光钦派人到云南西南部考察气象、生态等。经过反复论证,彭光钦认定,云南西南地区澜沧江流域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少风,土壤肥沃,带有酸性,雨量充沛,这一部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以种植巴西橡胶树。同时,彭光钦通过对印度橡胶树和巴西橡胶树生理生化的共性研究,判定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南部,包括澜沧江河谷等地都可以种植橡胶树。彭光钦提出,在中国,橡胶树种植可以北移过北回归线。彭光钦“橡胶树北移栽培”的论断,石破天惊,是对我国橡胶事业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橡胶种植的贡献。彭光钦率先开创了巴西橡胶树北移种植的科学研究。

  新中国诞生前夕,彭光钦看到自己毕生追求的民主与科学的目标越来越近,十分兴奋。正在这时,美国几所大学研究机构以优厚的待遇邀请彭光钦赴美工作,彭光钦都婉言谢绝。溃败的国民党当局要将彭光钦等7名在渝学者裹挟去台湾,彭光钦在得知消息后设法躲避,逃过了被强行挟持去台的危险。在重庆,彭光钦迎来了解放。在重庆解放的第3天,西南党政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接见彭光钦,勉励彭光钦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并决定让彭光钦继续留任重庆工业试验所所长。

  195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云亲笔写信将彭光钦从重庆调到广州,负责筹建我国第一个热带作物研究所,任一级教授、副所长。彭光钦接手创建“两院”,即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潜心研究橡胶树的栽培、产胶课题。经过彭光钦等人的研究,得出橡胶树可以扩展至北纬18度-24度大面积种植,这是了不起的贡献,使我国橡胶产量从最初的200吨提高到数十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对橡胶的需求。

  1961年,彭光钦被派到粤西农场解决橡胶树疾病,彭光钦首创用中药“二黄汤”医治橡胶树的褐皮病,并做化学方法刺激橡胶树促进增产实验,获得成功。“文革”后,科学的春天已然来临,但彭光钦已年届古稀,身体又虚弱,单位经过慎重考虑,动员他填表退休。没有冒过火的彭光钦此时动怒了,他说:“我不填表,我不退休!科学的春天来了,我内心充满希望和喜悦,我还不考虑这个问题。我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在我有生之年,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尽我应尽而未尽的余力!”

  由于健康和其他原因,翌年,彭光钦还是含泪离开了“两院”,调回广州,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

  不久,彭光钦旧病复发,双腿不能动弹,完全丧失语言功能。

  1991年9月21日,彭光钦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