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仍处于熊市中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8-13

   自今年6月初至上周,沪胶主力合约已连续下跌十周,1509合约由14500元/吨一线下跌至11090元/吨,跌幅为23.5%;1601合约由15439元/吨下跌至12110元/吨,跌幅也有21.6%。

  连续下跌的三大原因

  过去十周的下跌可归结为三大因素:一是基差修复,二是证券市场风险扰动,三是下游“负反馈”。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差影响市场运行节奏;证券市场风险扩散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中期影响不容忽视;而下游“负反馈”决定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天然橡胶仍处在熊市中。

  4月底至6月初,因海外新胶未上市、国内原料上市晚于去年、资金入场炒作等因素影响,沪胶走出了一段亮眼的反弹行情。但到6月初,随着泰国原料供应逐渐充裕,胶水、白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乏力,尤其是主力合约较人民币复合胶现货升水程度超过3000元/吨,套保需求以及期现套利最终促使期货较现货的不合理升水得到修复。

  7月初,沪胶主力合约1509回落至12600—13200元/吨后,基差已回归合理区间,但受证券市场影响,7月6日至7月8日沪胶连续三日大跌;7月8日夜盘市场恐慌情绪得到释放后,超跌反弹,但也只是修复到12200元/吨一线。伴随着此轮行情结束,沪胶主力合约进行换月,市场活跃度下降,一部分资金选择离场观望。

  下游“负反馈”促使期货库存进一步增加

  从产业链来看,下游对上游的“负反馈”正在发生。本周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中国7月汽车销量为150万辆,同比下跌7.1%;乘用车销量127万辆,同比下跌6.6%。汽车销量同比由正转负。其实影响天胶更为直接的重卡早已是重灾区,1—7月重卡累计销量为33.69万辆,同比下降29.7%。

  中游轮胎行业尽管在前两年受益于上游原料下跌,但下游需求不佳倒逼轮胎降价促销,今年产、销、利润均出现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1—6月,轮胎累计产量45477.5万条,同比下降3.9%。1—5月,主营业务累计收入2193.6亿元,同比下降0.8%;利润累计总额122.6亿元,同比下降14.4%。

  下游需求疲弱加上现货贴水期货,或许促使了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获得流动性。上期所库存自5月底以来已连续十一周增加,而注册仓单则是自5月中旬以来连续十三周增加。截至8月7日当周,期货库存达到18.71万吨,注册仓单达到13.89万吨。此前笔者曾预计随着6月沪胶与现货价差持续收窄,期现套利空间关闭后,上期所库存与仓单增速最迟将在7月下半月有所缓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库存和仓单增加的持续性均超过此前预期。

  总之,随着期货价格持续下行,基差收窄,近月更是小幅贴水现货,市场对天胶基本面疲弱以及短期现货价格支撑的认识均比较充分。后期,央行若降准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包括沪胶形成短期支撑,但是,产业链“负反馈”正当时,沪胶仍处于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