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波谲云诡的不确定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世界汽车轮胎的不景气,在宏观上影响了中国轮胎制造企业的业务发展;轮胎行业产能过剩,轮胎质量问题频发,又在微观上制约了我国轮胎进一步开拓市场。对内,国民对国产轮胎品牌认知不足,内销情况不理想;对外,美国双反 和欧盟标签法约束日益趋紧,外销遭遇寒冬。在内外交困,广大国内轮胎企业要如何突破重围,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呢?作为中国橡胶行业第一门户,中国轮胎行业要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离不开三个方面:企业的努力、社会的认同和政府的扶持。三方中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中心优势,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企业:找准定位才能精准发力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在目前情势下,国内轮胎企业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根据市场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经营目的和战略需求,摆正自身在市场的位置。只有把自身的目标确定下来,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找到航行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专注于既定目标的实现。没有目标的企业,就好比随波逐流的小船,将企业资源浪费在方向不定的经营活动中,泛而不精,难成大业。面对市场困境,企业应谋定而后动,决意实现高端发展的,在科研创新方面加以强化;继续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在营销和渠道方面下足功夫;打造民族品牌者,则应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多加留意产品的性价比。术业有专攻 ,只有集中资源,精准发力,才有望在竞争激烈的轮胎市场上脱颖而出。
天下,势而已矣。 在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轮胎企业尤须冷静分析和深刻认识当前的客观形势和发展潮流,顺势而为、乘势前进。应时而动,合势谋局,凝心聚力,谱写新篇。在茫茫商海中认清趋势、而后笃定方向、矢志拼搏,定能在市场发展中开创自己的一份天地,著品牌之华章,兴富强之伟业。
社会:大众应理性认识国产品牌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也是重要的轮胎出口国,不少国产知名品牌轮胎深受外国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市场起步晚、知名度不高、前期廉价低端的形象一时难以改变等种种原因,我国自主轮胎品牌内销占比较低,甚至是处于默默无闻 的状态,在国内市场上并不被看好,出现了外国人用中国轮胎,中国人用外国轮胎 的奇怪现象。
诚然,国产轮胎由于企业多、规模小、势单力薄的特点,发展极不平衡,有些轮胎的质量确实难以恭维。但是广大社会消费者应该看到,我国的民族高端轮胎品牌正在崛起,在拿手的卡客车轮胎领域和国际大牌不相伯仲,在日常家用车上也不落下风。中央电视台二套《消费主张》栏目曾使用多款国产轮胎与国外品牌进行对比测试,证明国产轮胎的实力完全可以与洋品牌一争高下。
在推动社会认同这方面,民族轮胎企业并不是被动待命的。恰恰相反,企业在其中可以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主动出击。面对冰冷的出口市场,国内轮胎厂商更应该积极调整战略,转向大有可为的国内市场,通过邀请车主测试本品牌轮胎、赞助相关汽车赛事等方式,推动本品牌的质量认同。在此基础上,企业可逐步推动品牌营销,将传统经销渠道与互联网+ 相结合,借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春风,将社会大众的认同,从原有的质量认同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品牌认同。让自身品牌享誉社会大众,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引导和支持轮胎企业转型
目前,国内轮胎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较之国际品牌,我国轮胎企业个性化的自主品牌产品少,中高端轮胎产品紧缺,原配轮胎基本空白。如果中国轮胎行业再不走出OEM发达而创新薄弱的世界代工厂 的窘境,长此以往,将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政府的介入引导必不可少。政府应通过相关奖励机制促使相关企业在创新道路上奋勇争先,将轮胎行业的发展轨迹由原先的中国制造 转变为中国智造 ,力促我国轮胎行业向上发展。
支持民族轮胎企业发展,政府还应该在支持企业发展上有所作为。目前,国内轮胎企业的各种税费占到企业总收入的12%左右,仅税赋一项,就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天然胶进口关税、资源税以及环境保护费等。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税收。在目前双反的困境下,我国轮胎对外出口面临贸易障碍,政府必须为他们仗义执言,保障广大轮胎企业的合法权益。政企之间齐心协力,才能帮助中国轮胎行业早日走出生存困境。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不景气的行业环境是对轮胎企业的严酷考验,相信在企业、社会、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轮胎行业的冷冬不会持续很久。诚然,轮胎行业的转型升级将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摈弃一部分不适应转型发展的企业,但是经历寒冬磨砺后的中国轮胎行业将更加坚强,屹立在山峰之巅的世界轮胎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