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鞋业产业现状报告、惠东县制鞋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6-04

 

目  录

一、 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一)国内外产业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二)惠东鞋业发展概况

(三)惠东鞋业的产业基础及优势

(四)惠东鞋业存在关键问题

(五)惠东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三、惠东制鞋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二)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

(三)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区域品牌跨越式发展

(四)推行绿色制造,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需要解决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二)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三)建立投融资保证体系

(四)优化土地征用政策

(五)建立品牌扶持体系

(六)建立科技创新扶持体系

(七)创建人才支撑体系

(八)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

 

引言

惠东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属珠三角经济圈,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全县辖12个镇、2个街道和2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全县常住人口110万人。
鞋业是惠东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惠东制鞋产业以生产时尚女鞋为主,自1981年兴办第一家制鞋企业至今,逐步形成了以研发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包装装潢、产品销售一条龙和以时尚女鞋为主打产品的鞋业发展格局。2006年,惠东被国家授予“中国女鞋生产基地”;2018年,被省授予“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惠东·女鞋)”。目前,全县鞋业已发展到6000多家,从业人员23万人,年产鞋9亿双,产值300亿元。
近年来,惠东鞋业受到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持续上升、国际国内鞋业竞争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难,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配套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窄;行业竞争增大,订单持续减少;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运作困难等问题,开始制约惠东鞋业的发展之路。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指导意见》、《中国皮革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充分把握“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间节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融入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市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由中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端结构迈进,特编制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一)国内外产业现状与形势变化分析

1.产业现状

1)国际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制鞋业集中分布在几个主要国家,其中出口额前10 名的国家合计占80%以上的份额。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制鞋大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鞋类贸易的一半以上。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鞋类生产国,依托低成本优势,主要为国际品牌加工。近几年来,越南和印尼鞋类产量呈快速增长,分别跃居全球第三、第四,而巴西排位下降至第五。意大利是欧洲乃至全球最主要的老牌制鞋大国,一半以上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在鞋类消费市场方面,目前全球鞋类产品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两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另一类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及地区,如中国、印度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其消费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趋稳定,市场需求也呈现出饱和状态,后续发展的潜力不大。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等,人口众多且近年经济发展良好,目前人均鞋产品消费量低,是未来全球鞋类产品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

2)国内现状

中国制鞋业凭借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优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了完善的鞋材、鞋业成品市场,以及相关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当前,我国鞋业生产、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已形成了广东、浙江、福建三个重要的鞋业主产区,3省合计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此外,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产地和以河北、河南为代表中部鞋业产地正在逐渐成长。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政策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中国鞋子价格优势开始逐步丧失,整个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在高档鞋方面,我国仍难以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匹敌,在中低端鞋类方面,又受到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国际市场变化,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业界和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2.形势变化分析

市场环境变化分析。国外鞋类产品在我国市场扩张加快,据数据统计,近年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我国鞋业正在快速迎来与国际鞋类产品同台竞争的时代,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我国制鞋企业应积极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经济从外向型逐步转为内需型将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鞋业内销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内销高品质鞋类产品消费量会越来越大,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将迎来爆发的节点,企业应提高产品的设计及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品牌,建立市场销售渠道,更好地拓展国内市场。

供求关系变化分析。低附加值、低效能、产品生命周期短等中国鞋业的长期普遍状况,导致流行产品供过于求,工厂库存压力大、利润微薄、资金周转不灵,传统的鞋业制造模式已举步维艰。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零部件简易组装型,向“快速研发、快速生产”的精工型企业转型;从无法适应市场的微利产品,往重设计研发、标准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从而引领鞋业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转型将加速鞋业洗牌,一部分有创新能力和规范性较强的企业,将走品牌化、智能化的之路;另一部分依靠生产成本取胜的企业将转到内地,甚至东南亚等更具生产成本优势的地区。

消费需求变化分析。伴随互联网成长的“80、90后”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在鞋类消费群体中已占到40%以上。未来十年“90后”更将取代“80后”成为消费主力。“90后”思维习惯和消费特点的变化正主导鞋类市场消费需求深度变化,具体可归纳为:一是信息接轨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化视野,懂时尚、选个性,带动“快时尚”“潮牌”“爆款”等成为消费市场关键词;二是广大农村“90后”触网,时尚、流行趋向城乡一体化,呈现一二线城市引领消费,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强劲的局面;三是“90后”们几乎不存钱,只要符合自己内心的喜好,就会“买买买”。面对消费需求新的变化,制鞋企业亟须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时尚度,以及文化创意内容,并积极探索新零售的营销模式。

惠东鞋业发展概况

制鞋业是惠东特色产业,始于1981年,三十多年来,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生产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发展历程,可总结为四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1981年,惠东鞋业的“祖师爷”——李炳好先生,从香港带回制鞋技术,在惠东县黄埠镇创办第一家鞋厂,从此制鞋业在惠东这片热土深深扎根。

崛起阶段(上世纪80年代)。1981年至1990年,惠东鞋业从手工作业逐步向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过渡,使鞋业发展成为惠东县的支柱产业。

成长阶段(1991年-上世纪末)。1991年起,惠东鞋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产品时尚新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流水线作业,从贴牌生产到拥有自主品牌,从简陋的小厂变成现代化花园式厂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惠东女鞋的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大大提升,成为全国鞋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鞋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商标群体,企业制鞋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半自动化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国内外的各大展会上,惠东的时尚女鞋成为一大亮点。2003年,黄埠镇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制鞋专业镇”荣誉称号;2017年吉隆镇被认定为“广东省制鞋技术创新专业镇”;2006年,惠东县相继被授予“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和“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荣誉称号。自2011年以来,惠东制鞋业在区域品牌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下,虽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为惠东县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惠东鞋业的产业基础及优势

1.集群效应明显,产业链不断完善。惠东现有制鞋企业6000余家,制鞋业是全县各行业中企业数量最多、集群效应最突出的产业。鞋材供应链基本完善,拥有银基、黄大吉、大岭、粤东等四大鞋材市场,全县个体私营鞋材生产经营厂(店)发展到1000多家。

2.产业特色明显,女鞋时尚度领先。惠东制鞋企业“小而精”特色明显,一批企业正在向“精而强”迈进。惠东以生产时尚女鞋为主,品类聚焦,款式千变万化,设计时尚新颖,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喜爱。就时尚度而言,惠东优于成都和温州等地。

3.品牌初具影响,电商发展较快。惠东目前已创市级以上名牌10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21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商标群体。35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互联网时代,惠东制鞋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鞋业电商蓬勃发展。

惠东鞋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1. 企业以加工制造为主,竞争力趋于薄弱。惠东制鞋业以加工制造为主,品牌意识有待加强。随着温州、晋江和成都等地凭借其良好市场基础和自主品牌等优势进军PU女鞋市场,惠东鞋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2.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提升配套不足。惠东鞋业缺乏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及细分领域配套支撑,新材料、新装备研发、模具研发、品牌营销创新等链条薄弱,制约惠东鞋业产业链升级与品牌打造。

3.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惠东制鞋企业研发投入意识不强,自主设计研发能力薄弱、创新人才欠缺,产品附加值不高。

4.产业服务平台欠缺,转型升级支撑乏力。惠东亟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意设计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品牌孵化平台,在产业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5.企业经营模式陈旧,现代管理人才欠缺。惠东多数制鞋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管理为主,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中高层技术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

6.企业宣传意识不强,产业整体推广不够。企业宣传营销及品牌维护意识不强,广告投入水平较低,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产业整体推广力度不够,推广方式有待创新。

(五)惠东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1.深化改革释放巨大红利。党的十九大重要部署,在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实体企业的发展环境,必将为鞋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消费升级提供强劲动力。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高档鞋子的需求量随之增长,鞋子的品质和品位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消费升级为鞋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3.供给侧改革的调整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有利于鞋业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4.“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惠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加强涉外合作,开拓鞋业经济发展新空间。

5.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定位,有利于惠东链接国际创新资源,闯出区域发展的广阔天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惠东县制鞋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品牌战略和绿色制造为导向、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重点围绕设计研发、智能制造与品牌孵化,大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孵化若干个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龙头特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工程,来切实提振惠东制鞋业整体水平,并引领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围绕制鞋产业链部署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发展能力。着力优化结构、创新动力、做强品牌。

2、坚持“两化融合”原则。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制鞋产业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国际化和集聚化发展。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原则。加强政府战略引领和规划引导,实施协同精准的政策措施。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向资源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聚。

4、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原则。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体系,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推广制鞋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

5、坚持产业集聚和示范推广原则。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化,积极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配套、补齐补强核心关键环节,促进生产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突出创新企业、创新项目的试点示范作用。

6、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原则。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鼓励制鞋产业相关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资与引智并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模式,提升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通过稳定出口、扩大内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惠东女鞋产销量及行业整体效益水平。2025年,全县鞋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其中出口额达到300亿元。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实现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主体行业与配套行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20%

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机制;引进、创建鞋类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等技术服务企业(机构)不少于10家。 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3%;新产品产值率不低于3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

4、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制定一批领先的“惠东女鞋”制造标准,形成一批中高档惠东女鞋品牌产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2025年,新增全国驰名商标不少于2 个,鞋业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

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保持行业出口总额稳步增长,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和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巩固欧美传统出口市场优势,优化出口目的地结构,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6、人才梯队基本形成。打造惠州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完善适应当前及今后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培育机制,全面提升行业人力资本素质。

7、绿色发展取得实效。高质量完成省、市要求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排放量年均分别下降不低于4%、2%。

 

三、惠东制鞋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坚持改造提升与调整淘汰并举,大力培育鞋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设计研发、材料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孵化、新零售模式等产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打造惠东鞋业总部经济大平台,设置若干个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平台,发展一批补齐补强全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子平台。推行产业整合与提升相结合,培育一批龙头特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工程。重点优化制鞋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制鞋产业配套园区规划,推进建设“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等项目工程

1、加快现代制鞋产业配套园区建设

——推进“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含电商服务园)项目工程。以设计研发与品牌孵化为核心定位,依托专业机构,规划共建“惠东时尚鞋业总部经济园”“广东鞋类快时尚创意产业园”,形成“批发零售商采购中心、企业接单中心、鞋业品牌孵化中心”三位一体的业态模式。引导企业入园设立品牌中心、研发中心,集聚惠东女鞋优质品牌,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吸引全球鞋类采购商来惠东一站式采购。支持入园企业强化品牌孵化和研发能力提升,引导一批企业逐步向“总部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围绕黄埠、吉隆、大岭、平山等制鞋集聚区,逐步推进建设若干个“鞋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整合产业链服务资源,大力引进创业服务、创新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以生产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具有现代化管理规范与服务功能的制鞋产业标准园区。

2.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工程

——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用于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对企业新购国内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实行奖励补助;推进落后产能和设备淘汰,逐步提升制鞋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支持企业利用设备融资租赁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按企业实际支付设备租赁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设备融资租赁补助。

——支持企业循序渐进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进行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整厂改造;支持企业阶段性、单台套先进设备购置,均给予一定奖励补助。

——鼓励“智能制造共享车间”创建。鼓励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共享车间等,解决小微企业高额资金投入困难、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并提高小微企业生产效能效率,分享智能化时代红利。

——鼓励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化建立。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标准化共享体系,包括产品部件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逐步实现“模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的先进制造模式。

3、培育一批鞋业龙头、特色企业

——不断完善制鞋产业链。加强制鞋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基础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制鞋领域的装备制造业、模具专业、技术专利市场、设计研发平台、品牌孵化基地、人力资源市场、新零售模式等的补链式建设。

——鼓励“龙头+配套”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骨干实体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发展上下游配套,努力延伸产业链。引导小微企业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带动配套企业专业化发展;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入龙头骨干企业的供应网络,形成龙头+配套的产业发展模式。

——对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推行“一企一策”贴身服务,实现政策引导与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多角度、多维度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发挥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在创新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优质资源向龙头骨干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集中。

——引导龙头企业拓展“总部经济”。引导一批龙头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外贸综合服务业,促进生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与外贸综合服务业有机融合,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由“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境内外上市。励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整合中小微企业,并纳入到整体上市计划。引导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挂牌上市规范发展。

——引进外部优质企业和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鼓励国内外优质企业在惠东投资设厂或建设研发基地。鼓励大型外资鞋类企业在惠东建设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深广成果、惠东转化,深广孵化、惠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