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大涨,唯有“锌”太软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04

在全球经济遭受疫情重创之际,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经济强势复苏,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与轮胎行业强关联的汽车产销保持向好恢复态势,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大幅增长。虽然海外市场疫情出现反弹,影响了业界对出口形势的乐观预期,但内外循环市场支撑了轮胎市场行情,使轮胎行业自9月初开始出现了一波价格上涨行情。

“轮胎、天然橡胶、炭黑、橡胶助剂,乃至钢帘线等价格普涨,有的规格型号甚至翻番,唯独氧化锌(ZnO)行业积重难返,行动迟缓。”中国化工学会第六届锌盐专家组副组长、潍坊奥龙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龙说,低价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低行业集中度,造成“锌”太软,没有话语权,在这波涨价行情中,氧化锌行业只有羡慕的份。步入“十四五”,面对新时代,整个行业呼唤“锌”的跨越和高质量发展。

ZnO不可或缺、无可替代

ZnO是橡胶硫化最重要的硫化活化剂,它能够加快硫化速度,提高硫化程度,缩短硫化周期,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大用量,还可以提高轮胎导热性、耐磨性、抗撕裂、拉伸强度等主要机械物理指标,防止胎面剥离、胎侧裂口、胎体帘线脱层、胎冠裂口等轮胎早期破坏现象的发生。

彤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支持总监范汝良博士说:“自1844年发现ZnO的作用之后,至今已在橡胶轮胎行业应用了180年,成为橡胶行业不可或缺、非常依赖的产品。一条205/55R16规格轮胎,除骨架材料外,橡胶材料重约4.9千克,ZnO用量仅46克,在载重胎中的用量约是轿车胎的四五倍。”

范汝良介绍,实践经验表明,在配方中加3份ZnO就可以达到最优硫化程度,多加、少加都不好。

虽然单胎用量不起眼,但产量基数大,所以需求量也相当可观。资料表明,我国ZnO行业年生产规模已达120万吨以上,其中约60%用于轮胎行业。

范汝良认为,轮胎行业关注ZnO粒径的大小和在胶料中的分散性两个关键技术指标。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豆粒和芝麻粒大小区别立现,但活性是不一样的。如果粒径太大,ZnO的活性会下降;如果粒径太小,保持纳米颗粒的存在、保证其良好的分散性是个难题。

“ZnO优点很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范博士告诉记者,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ZnO是最好的活性剂,但“锌离子”会催化轮胎橡胶老化;二是ZnO中含有微量重金属,锌、铅、镉是“三胞胎”相伴共生,这些都被橡胶行业认为是有毒物质;三是橡胶轮胎所消耗的锌不可回收,胎面行驶产生的碎屑,对水和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凸显。“ZnO有利有弊,但利远远大于弊。所以在轮胎中一定要降低锌的含量,提高锌的利用率。”

范汝良认为,在橡胶工业的发展过程中,ZnO是久经考验、不可或缺的产品。但是欧美已经出台了相关限锌的法规,急需替代和减量。

突破四大发展瓶颈困扰

“正因为ZnO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而且是一个接近200亿元的大产业,所以随着轮胎行业产能的迅猛增长,ZnO行业随之增长,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程度相当严重。受新冠疫情突发、市场需求锐减的影响,行业发展瓶颈再次凸显。”王彦龙说。

“近两三个月,橡胶助剂涨疯了,好在有钱还能买到货;钢帘线紧张到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货;炭黑已经亏损两三年,现在涨得没边了。唯独ZnO没涨,连轮胎企业都感觉纳闷。在需求面前,搁谁身上都想涨价,但市场总有些搅局者、捣乱者,在行业集中度很低的情况下,一两家企业根本左右不了局面,涨价太难了。”王彦龙对此郁闷至极。

王彦龙向记者回顾了40年行业发展史。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企业,ZnO产能9万吨,其中间接法ZnO为5万吨,直接法ZnO为4万吨左右,当时主要供应涂料、油漆等行业。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ZnO在轮胎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生产工艺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下降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国有ZnO企业逐步退出、民营企业强势崛起。在行业长足进步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技术滞后、产品老化、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

2019年,我国ZnO产量80万吨,其中间接法60万吨,直接法10万吨,纳米ZnO为10万吨,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多达120多家,平均每家才六七千吨。而北美洲30万吨产能,前3名企业就占90%。

王彦龙说,突破发展瓶颈困扰,首先产业集中度要提高,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装备技术亟待新的突破,要解决单套装备生产能力限制的问题,提高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技术发展方向需要明朗化,比如间接法ZnO是否可以实现纳米化生产,纳米ZnO比表面积又该如何突破每克两三百平方米,间接法ZnO比表面积是否可以提高一两个档次达到4平方米~6平方米/克或6平方米~10平方米/克。我国产品规格系列齐全,全球绝大部分产品都能生产,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开发滞后,只能生产技术门槛低的中低端产品。反观国外高端ZnO产品,吨价可以卖到10多万元,而我国生产的产品最高价才2万多元。美国纳米ZnO比表面积约600平方米/克,我国最高做到了120平方米/克,但还没有工业化生产,只是小试的结果。欧美国家间接法ZnO比表面积在12平方米/克,国内大部分在3.5平方米~3.9平方米/克,应该提高到4平方米~6平方米/克或更高的档次。

再次,产品标准需要修订。标准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也是行业技术进步的反映,同时会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间接法ZnO(GB/T 3185-2016)和纳米氧化锌(GB/T 19589-2004)两个国标的修订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现在我国产品质量不比在华外资企业的差,“十四五”应对标研究国外先进同类产品,对标准进行制修订,全面提高我国ZnO产品档次。

最重要的是规范行业管理,行业要加强与工信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的沟通,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设立技术门槛和规模门槛,限制无序竞争,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自律非常难,经营风险意识只能靠企业自身树立和坚持。”王彦龙说,我们不敢押注在几个大客户身上,而是把风险分散开来。目前经常合作的客户不低于200家。当时发家的老客户是一家轮胎企业,交易量最大时占其需求量的80%,现在降到1/3、1/5。曾经察觉一家客户发展势头不对,就赶紧聘请律师申请财产保全,直至清账。有后继者认为腾出了市场空档,赶紧进场,谁知是个大窟窿。近期,有两家企业分担了一家客户700吨ZnO用量,自己赔着钱让客户占用了两三个月资金。

“ZnO价高利薄,几百吨就几百万元,这儿亏点、那儿欠点,一年就白干了。在目前同行竞争激烈、客户处于强势地位、市场买方占主动的情况下,只能靠走量。近两三个月,市场有所回暖,我们产能只开了90%,就是想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于盈亏平衡点之上有点利润就行了。”王彦龙说。

自我蜕变,迎接“锌”春

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王彦龙认为,ZnO行业已经到了自我蜕变、转型升级的最后关头。

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橡胶助剂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为ZnO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行业集中度目标,到2025年前10名企业占比高于75%。二是加快低氧化锌用量硫化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

首先,纳米化是ZnO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减量使用的主要手段。所以,行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提高纳米化水平,扩大纳米ZnO的生产比重。实践证明,对下游轮胎等行业来说,纳米ZnO可减量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关键要解决产品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快速发展。

其次,降低轮胎中锌的含量乃至开发新型活性剂,已成为全球橡胶轮胎及相关行业非常重要的研发课题。要高度重视锌减量使用,作出行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应有贡献;要在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上发力,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中高端产品。

江苏科迈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常州大学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微纳态、超分散、低锌橡胶硫化活性剂--SupznTM产品,2018年12月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专家鉴定意见认为,该产品能明显改善与橡胶的相容性,更有利于其在胶料中的分散;等量取代传统ZnO时,锌含量显著降低,同时橡胶综合加工成本低。能满足不同种类型橡胶硫化活性需要,解决了行业亟待解决的减锌方案难题。

有科研课题研究表明,通过利用木质素基生物质改性材料对ZnO进行表面改性,使改性后的ZnO能够在轮胎中良好分散,从而实现显著降低ZnO用量(40%)、轮胎减重、胶料成本降低(每吨150元)和减少轮胎中重金属含量(30%)的目标。

再次,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打造建设航空母舰,如果能出现几家上市公司,将会大大增强全球的竞争影响力。

最后,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联合,不以暂时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要以长期的战略合作为目标,提升行业信誉和社会价值。

“今年,我们度过了料峭之春、多事之秋,即将迎来未知的冬天。冬天越是严寒,对春的期盼便越是强烈。” 王彦龙感叹道,与天候一样,目前的ZnO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彦龙表示,锌锭经过1100℃的高温煅烧、熔融、气化,与氧气化学反应生成ZnO。ZnO行业希望通过炼狱般的磨练、考验,自我蜕变、转型升级,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迎来“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