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升温 中国轮胎再遭美“双反”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7-16

     7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双反”损害进行了投票,6名投票委员出现3票赞成对3票反对的局面。由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3-3的平局投票结果视为肯定性裁决,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做出存在实质性损害的裁决。

    此次投票中,投出赞成票(即认为存在实质性损害)的3名委员均有民主党背景。美国民主党更多代表的是工会、蓝领、中产、政府雇员的利益。根据美国商务部今年6月份终裁确定的幅度,中国厂商将被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

    卓创资讯轮胎分析师郭娟认为,该结果将给国内轮胎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并挤压中小轮胎企业的生存空间。

    轮胎频遭“双反”

    作为中国轮胎的重要进口国,美国成为针对中国轮胎掀起“双反”最频繁的国家。

    美国曾于2009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26日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而在此前,中国生产的轮胎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市场,出口额接近22亿美元,占美国市场消费量的17%。

    而受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的影响,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急剧下降,2011年出口额跌至9.68亿美元。特保案后,美国又在2014年挥出“双反”大棒。

    2014年6月3日,美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华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今年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国厂商将被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此次共有85家中国企业申请分别税率,其中25家企业被拒绝。贵州轮胎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国有企业继续被拒绝给予反倾销分别税率,而适用于全国统一税率。

    据了解,美国商务部在此次最终裁决中,继续使用泰国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

    6月15日,商务部贸易救济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此次美国商务部对我轮胎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在调查中采取了许多不公正和歧视性做法,尤其是拒绝给予中国国有企业分别税率,人为提高中国产品的倾销和补贴税率,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至此,中国轮胎行业已经先后遭到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

    严重冲击国内轮胎产业

    美国此轮“双反”,将给依赖出口市场的我国轮胎行业带来严重影响。

    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数千家轮胎生产企业,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

    有分析认为,此次美国“双反”将使一部分中小轮胎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虽然在去年6月美国发起‘双反’调查之后,国内企业即开始将出口轮胎进行集中转移,多转移至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国家,但美国市场是中国轮胎出口第一大市场,其庞大需求量是其他国家无法填补的,所以美国一旦开始征收高昂的双反税率,对中国轮胎企业而言无疑是场灾难。”郭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卓创数据显示,2015年1~5月,小客车橡胶轮胎出口量为68.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3.8%,输美轮胎12.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40.7%。

    “‘某企业大幅裁员’、‘某企业半钢胎开工即降五分之一’这类多重利空消息,都是拜双反调查所赐”,郭娟说,“因为虽然企业已经布局了贸易转移,但在市场需求量一时难以弥补美国空缺之时,库存积压严重,只得裁员、减产。目前来看,对美国出口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对个别企业而言,可以说已经关闭了门槛。”

    事实上,频繁遭遇“双反”不仅使中国轮胎出口遭遇“量价齐跌”,更将冲击整个轮胎上下游产业链,部分轮胎企业已开始布局海外基地。

    据山东橡胶协会会长张洪民介绍:“为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山东省已有4家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利用所在国资源、劳动力及市场优势。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设立赛轮(越南)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9500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生产的轮胎企业,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设立了独资轮胎生产企业,投资规模近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