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法规标准缺失,急需完善!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9-06

   中国轮胎法规标准缺失

 
  在欧洲,依托强制性的轮胎标签法,消费者可以通过阻力、湿地抓地力和噪声等指标去选购轮胎。
 
  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客观、中立、强制性、公信力强的标准性轮胎法规。
 
  另一方面,中国的道路交通情况又比欧洲复杂,无法照搬欧标法来给中国轮胎定性。
 
  举个例子,有些车辆属于整车进口,车辆的轮胎也是外国生产原装进口的,但是在国内却很容易发生鼓包问题。
 
  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轮胎的设计对中国实际路况考虑不足。
 
  所以,依照欧美标准弊病重重,根据中国路况量身打造一套轮胎标准法规势在必行。
 
  像轮胎这类在汽车后市场相对高频消费的标准化产品,中国都没有成文的标准性法规。在更广阔的汽车后市场领域,各类服务型产品更加面临标准缺失的窘境。
 
  在这个基本依靠从业者自我约束的的行业,很难像已经成熟监管的行业那样井然有序。
 
  这给行业领跑者留下了制定标准的机会。
 
  消费者容易被误导
 
  当下,汽车后市场的消费者认知正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然而,常见的几种渠道往往缺乏良性的生态,极易在初期就给予消费者误导。
 
  比如,轮胎厂商给出的建议,往往被认为掺杂了过多的商业企图;各路媒体中充斥着“收钱评测”的潜规则,给出一些带有明显商业偏见的引导。
 
  这让消费者决策更加困难。
 
  依旧以选购轮胎为例。中国消费者的信息甄别能力有限,遇到“轮胎鼓包就是质量问题”、“胎壁越厚就越安全越结实”、“双层胎体结构的胎侧抗冲击能力比单层强”等问题,通常都会手忙脚乱。
 
  选购轮胎时,在选择外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上,消费者往往也充满刻板印象。
 
  未来,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轮胎厂商“加工”、“粉饰”过的信息,这将倒逼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因此,这种由多方机构共同发布的调查结果,为推动中国轮胎测试标准的建立做了有益尝试,或可成为未来中国轮胎行业产品标准规范推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