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对“毒橡胶跑道”事件分析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6-12-15

 近些年,“有毒跑道”的事件屡屡传出,前天,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揭露了更多有关毒跑道的内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发现很多小作坊在用废旧轮胎制作塑胶跑道。舆论哗然:怪不得跑道有毒,原来材料是“工业废料”。

就此问题中再交易网小编连线了行业协会和企业,让我们看一下行业内人士是如何看待“毒橡胶跑道”问题的。

协会对“毒橡胶跑道”出现原因的分析

关于出现毒橡胶跑道的原因,中再交易网记者咨询了中国废橡胶综合利用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此引用,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的相关观点。

塑胶跑道分为透气型、混合型、预制型等多种。其中透气型塑胶跑道成本最低,是大中小学的首选。铺设该种跑道的流程一般为在沥青或水泥基础层上铺设一层透明聚氨酯胶水和“黑颗粒”的混合物作为底层,然后再铺上红色或其他颜色聚氨酯胶水和三元乙丙(EPDM)颗粒的混合物作为面层。

其中“黑颗粒”一般由回收的废旧轮胎及其他化工废料等加工制造,在此曲睿晶主任发表了他自己的见解:“如果行业规范,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制造塑胶跑道是有利于环保的好事,但目前塑胶跑道标准缺失、监管缺位,才导致了黑作坊的产生。现在出现了问题,不应该一味地放到原材料上。废旧轮胎早已"变废为宝”,不再是单纯的垃圾。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对塑胶跑道缺乏强制性标准的约束是导致出现毒橡胶跑道的根本原因,就目前即使是国标合格的跑道,也可能是‘毒跑道’。

毒跑道”根本原因是标准缺失

目前,成品塑胶跑道可依据的检测标准有国家标准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田径场地》两个,均属于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两个标准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铅、镉、铬、汞等规定了限量,但有行业专家指出标准仍不完善,没有办法控制劣质厂家‘钻空子’。

这是因为,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些“黑颗粒”不规范地使用废旧轮胎,有的还掺杂着其他的化工废料。

企业对“毒橡胶跑道”事件的回应

中再交易网记者还通过电话采访了大连一废橡胶回收再利用企业的负责人(该企业已获得国家规范企业的称号),他对“毒橡胶跑道”事件简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央视报道的毒橡胶跑道事件似乎有些偏激,记者忽略了毒橡胶跑道的毒来自何处。他分析道,毒橡胶跑道的毒性可能来自两个方向:一是橡胶颗粒加工过程中,不良生产商家为减少成本,可能在生产中掺加了低价带有毒性的次品废橡胶、废塑料或者某些带毒的垃圾;二是生产橡胶跑道的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粘合胶水,胶水的挥发物带有毒性。

据他介绍,制作成橡胶颗粒的废旧橡胶或者废旧轮胎,主要是通过物理破碎的方式使其形变成橡胶颗粒,只要上游的废旧橡胶或轮胎本身不带毒,那么生产出来的橡胶颗粒是不会有毒的。采访中他提到,国内一些做橡胶跑道颗粒的厂家用废旧轮胎作为原料生产成橡胶颗粒,供货给日本橡胶跑道生产的企业,且日本企业对橡胶颗粒的质量未提出异议。日本作为废料利用的先进国家,他们对废料的使用标准比我国相对健全,很多方面我国都有借鉴他们的方法,由此可见,中国的橡胶颗粒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出合格且环保无害的材料。

最后他表示,我国对橡胶跑道的标准和应用有相关规定,然而出现了这样的毒橡胶问题,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不可忽视,国家应加强此方面的监督及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