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玲珑轮胎王希成:二次创业身家达220亿元做国内最大轮胎制造基地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1-10

   王希成,男,汉族,山东省招远市人,1948年出生,山东玲珑集团董事长。他从二次创业力挽狂澜,带领玲珑团队峰回路转、起死回生,到演绎企业飞速发展的传奇经历;从致力于把民族品牌推向世界,到扛起中国轮胎工业自主品牌的大旗……

 
  2001年股份制改造以后,玲珑集团创造了行业子午线轮胎建设的“玲珑速度”,成为国内最大的轮胎制造业基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列世界轮胎企业20强和中国轮胎行业前三强。2016年胡润百富榜,王希成家族以220亿财富位居第95位。最近公布的2016年上市新股个人持股市值超百亿的7位富豪中,王希成再次上榜,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1
 
  临危受命
 
  说服上级锁定轮胎主业
 
  玲珑集团的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以修补翻新轮胎和生产三角带为主的集体企业。1987年,当时正担任招远黄金冶炼厂副厂长的王希成被委派担任招远轮胎厂厂长。王希成履职后看到的是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式工厂,108名工人艰难度日、入不敷出,濒临倒闭。
 
  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滚热的身子别往凉水里跳。”更何况在以前的一次事故中,他的视网膜严重受损,一只眼睛视力只有0.2,另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不去也情有可原。
 
  可王希成认为,组织上能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对自己的信任和考验,既然这个企业需要自己,拼上命也得干出点名堂。
 
  刚一上任,王希成连板凳还没坐热,就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他认为县政府决定的转产氯丁胶不符合轮胎厂的实际,轮胎虽是老产品,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将会大有发展。他的意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并决定继续生产轮胎。从此,企业吹响了翻身的号角。
 
  王希成雄心勃勃地把全厂仅有的百十号人召集回来,在破烂不堪、已停产很长时间的车间里召开会议。此时,大部分人都心灰意冷,对前途抱希望的人并不多。
 
  但王希成胸有成竹,他向职工分析了市场形势,描绘了创业的前景,鼓励大家说:“我们的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变必须干,只要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信心和雄心,就一定能渡过面前的难关!要干就得豁出这百把十斤,背水一战,大干一场,让轮胎厂来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决不能让企业在我们这帮人手里干黄了。”
 
  王希成自信的演说和发展的雄心,像春风化雨滋润了干部职工的心,让干部职工重新看到了希望。
 
  2
 
  二次创业
 
  放弃高薪聘请扎根简陋工厂
 
  新开炉灶重开张,谈何容易!企业的账面上不仅一分钱都没有留下,还欠着银行一屁股债务。无奈之下,王希成硬着头皮走进银行。
 
  明明是要倒闭的企业,银行怎么可能把钱往里投呢?“曾有单位用5万元年薪聘请我,但我没去,我揽下这个摊子,就肯定能让它活起来,我用自己的人格担保!”就这样,王希成说服了银行负责人,并贷出了5万元“巨款”。
 
  有了这笔钱,春节刚过,6支施工队伍同时开进工厂,昔日死气沉沉的厂区,顿时变成了热气腾腾的工地。
 
  王希成担任总指挥,他白天黑夜泡在工地上,困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打个盹,累了,就在工地上坐一坐,饿了,就到伙房领个馒头啃几口。令职工感动的是,他每天夜间都要到工地巡查,大家都知道他视力差,劝他晚上不要到工地了,可他认为工程晚一天,生产就拖一天,所以无论谁劝他,他都一直坚持夜间巡查。
 
  尽管他时时留神,却也不时地撞在工地的电线杆上,踩进水坑里。有一次不小心,三寸长的钉子扎进了他的鞋里,穿透了脚背,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鞋袜,痛得他一下坐在了地上,可第二天他照例瘸着脚走上了工地。干部职工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时被他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感动,工作中更加卖力了。
 
  在以前搞基建时,王希成的腰部被楼板砸伤,再次过度的劳累使他旧病复发,他痛得汗珠“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厉害时,只能脸朝下,腰抬起趴在床上,最终不得不住进烟台山医院做手术。
 
  按病情应至少休养5个月,这对心急如焚的王希成来说,简直就像5年、50年,他不理会医生的劝告,只住了半个月就出了院。刚进家门,就让妻子搀着上了工地。当夫妻俩蹒跚地相扶着走进工地时,工人中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在王希成的感召下,轮胎厂职工干劲十足,当年投资当年见效,那年共生产轮胎9.2万套,完成产值650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这对当时多数连个睡觉地方都没有、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的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所有的人欢呼雀跃……
 
  3
 
  迎来转机
 
  从小作坊到固定资产11.6亿
 
  铁定要倒闭的企业竟然复活了,看到奇迹发生,所有的人都信心倍增,就连当初不肯贷款的银行,这个时候主动要求再贷给他们50万。
 
  在成绩面前,王希成没有自我陶醉,没有停下勇往直前的脚步。紧接着,他又做出了投资380万元,对企业进行全盘彻底改造的计划,并在县里立了军令状。当年年底,全厂共完成轮胎产量25.3万套,比第一年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工程胎立项成了1995年的当务之急,为争取工程胎立项,王希成两上北京,三进济南,可直到临近年关,事情仍没有最后确定,着急上火加劳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又复发了,疼得他连腰也直不起来,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把被子和枕头安放在汽车的后座上,躺在车上向济南出发了。
 
  当天傍晚,在司机搀扶下,他敲开省有关领导的办公室,模糊的视力使他在新环境里找不到坐下的地方,当往外走时又找错了门。这位领导被深深地感动了,把他一直扶到楼下,拉着他的手说:“老王啊,我只知道你眼睛不好,没想到这么严重,你千万不用再跑了,这件事一定办。”省里有了着落,他又向北京跑去。几经周折,终于将工程胎项目立项并投入批量生产,现在这个产品已成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远销欧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87年到1999年的12年间,轮胎厂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指标年递增率分别达到了43.6%、51.36%、46.82%和66.83%,连续兼并了烟台水泵厂、招远市变压器厂、水产冷藏厂、东海汽车大修厂等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一个昔日百十号人,靠翻新修补轮胎度日的“小作坊”,已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固定资产猛增到11.6亿元,每年上交国家利税六七千万元,产品还远销中东、非洲、东欧、南亚和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
 
  4
 
  改制求变
 
  创造惊人的“玲珑速度”
 
  2001年6月8日,是令王希成和全体职工们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公司实行了整体改制,至此,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股份制企业——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企业改制后,正值我国即将入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为董事长的王希成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参与国际平台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放眼远望,不断加大技改投入,靠规模经营取得竞争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活法。”王希成居安思危,超前决策,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技术压力和市场压力,果断地把子午胎作为发展重点,斥巨资引进了意大利先进的子午胎生产技术、流程和质量检测设备。2001年10月,第一条半钢子午胎顺利下线,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进入实质性阶段。同年11月,建成了同行业2-3年才能完成的一期年产3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并且当年全钢子午胎产销量就达到50万套,为企业立足国际国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企业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王希成深深懂得,随着入世外资企业和产品的涌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打牢根基,企业才会根深叶茂。为此,他响亮地提出了“质量+服务”的经营理念,并在全公司开展了“学海尔、学青汽”竞赛活动。厂级领导每半年走访一次用户,每年召开一次用户座谈会,让用户“揭短”、“挑刺”,及时制定完善改进措施。某配套厂家一直是轮胎厂的“老客户”,每年销售额达2亿元之多,双方合作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因质量问题引起索赔事故,厂家感慨地说:“王希成诚实守信,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让人放心。”
 
  2000年到2002年三年中,山东玲珑始终保持着60%经济增长幅度,使企业在三年时间内走完了同行业十年的路,创造了震惊行业的“玲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