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密封条知识(automobile rubber seal strip)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5-24

 汽车密封条(automobile rubber seal strip)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广泛用于车门、车窗、车身、座椅、天窗、发动机箱和后备箱等部位,具有防水、密封、隔音、防尘、防冻、减震、保暖及节能的重要作用。它必须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良好的弹性,还需要比较好的耐温性和耐老化性。为了保证胶条与型材的紧固,胶条的断面结构尺寸必须与型材匹配。

1.按密封条安装部位(部件)的名称分类包括:发动机盖密封条(HOOD), 又可分为前部、侧围和后部;门框密封条(DOOR SEAL);前、后风窗密封条(WINDOW SCREEN);侧窗密封条(SIDE WINDOWSEALING);天窗密封条(SUNROOF SEALING);车门头道密封条(PRIMARY DOOR SEAL);窗导槽密封条(GLASSRUN CHANNEL);内外侧条(水切)(WAISTLINE);行李箱密封条(TRUNK SEAL);防噪声密封条(ANTI-NOISE);防尘条(ANTI-DUST)等。
2.按断面形状分类可分为实芯制品(圆形、方形、扁平形断面形状)、中空制品及金属橡胶复合制品等类型。其中,金属橡胶复合密封条占60%以上。对于橡胶密封条来说断面设计至关重要。首先是密封唇边形状、尺寸设计,两侧密封唇边应以相同的、大小适当的力从车窗玻璃的两侧接触玻璃。唇边长度、薄厚应适当,过厚、过长会使玻璃升降阻力偏大,过薄、过短又会导致玻璃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密封,产生振动、噪音、漏雨现象;其次是断面底部形状、尺寸设计,车窗钢槽断面上有凸起,其作用是为了装配导槽,因此,导槽断面底部应设计出相应结构,既易于装入,又能利用密封条自身的弹性附着在钢导槽内,防止其脱出;最后是外搭边的形状、尺寸,为了改善外观,导槽外饰面应与车身紧密贴合。
3.按密封特点分类,可分为天候密封条(WEATHERSTRIP)和一般密封条(SEALING)。其中,天候密封条带有空心的海绵泡管,有较好的温湿度保持功能。常用天候密封条有门框密封条、行李箱密封条、发动机箱盖条等。常用一般密封条有前后风窗密封条和角窗密封条、内外侧条等。
4.按胶料复合结构分类,可分为纯胶密封条——由单一胶种构成;二复合密封条——由密实胶和发泡海绵胶构成,经常在密实胶内部在轴线方向包含金属骨架材料;三复合密封条——由两种密实胶(其中一种为浅色)和海绵胶构成,通常在密实胶内部包含金属骨架和增强纤维。四复合密封条——上海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和生产了由4种胶料构成的复合密封条,在绵胶(泡管)的表面又包覆了一层薄薄的保护层胶,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5.按材料品种分类,可分为橡胶密封条;塑料密封条;热塑性弹性体密封条。
6.按表面处理状态分类,部分密封条表面经过附加处理,可分为植绒类密封条;表面涂层密封条;有织物贴饰密封条。
7.特殊功能分类,有些密封条具有电子智能功能,如防夹伤密封条等。[1]
2特点编辑
汽车用密封条主要是由具有良好弹性和抗压缩变形、耐老化、臭氧、化学作用、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40℃~+120℃)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橡胶发泡与密实复合而成,内含独特的金属夹具和舌形扣,坚固耐用,利于安装。
建议适用温度范围:
PVC材质 -20 °F - 150 °F (-29℃ - 65.5℃)
EPDM材质 -40 °F - 248 °F (-40℃ - 120℃)
内部金属夹具材料:钢丝或钢片
3保养编辑
在寒冷的冬季中,冷流直接浸入车内,偶尔伴随有风噪声,感觉像车门没关严实一样。这个时候需要检查一下密封条了。密封条能提高气密性,防止风雨侵入到车厢内。一旦密封条老化发生破损,将引起车厢漏雨,增大汽车的行驶风噪声,漏雨又很容易使车身锈蚀。由此不难看出,对汽车来说,密封条是一种重要零件,平时必须定期地保养检查。市场上有不少专业车辆密封的铺子,为不同车型量身定做,精确匹配原车曲线斜率和曲线曲率,确保车身各部件之间连续性,避免结合部位产生气流分离,轻松化解周期性尾流,能降低高速行驶风噪,同时增强原车的气密性和防尘能力。
4发展编辑
长期以来, 车用密封条要求必须具备三大功能: 连接性、密封性和装饰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工 业的发展, 尤其是新兴材料的不断涌现, 人们对汽车 的环保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汽车密封条以往的三大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和提 高。为满足客车整车性能和档次不断提高的需要, 现 从客车用密封条的应用材料、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 等方面来分析、研究车门密封条行业的发展趋势.
1 客车密封条的发展过程回顾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几乎所有汽车密封条, 大多仅考虑满足 连接性能和部分密封性能, 很少考虑装饰性、安全性 和舒适性。因此, 当时客车使用的密封条仅在连接性 方面考虑较多, 如前后风窗、侧窗、车门的密封条; 结 构上也非常简单, 大多采用单一胶种, 一头连接车 身, 一头连接玻璃等; 材料上以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塑料 (主要为改性 PVC) 为主。 这样的密封条虽 然满足了连接性能和部分密封性能, 但其它性能如 弹性、防水、防噪、隔离、防尘、耐热、耐候、耐臭氧、抗 老化等方面都较差,更谈不上美观性和舒适性了。 由于材料自身性能的限制, 车用密封条使用寿 命只有 3~ 5 年, 不能与客车的使用寿命相匹配;色泽也比较单一 ( 橡胶几乎为清一色的黑色) , 也就谈 不上装饰性和美观性了。 车门、车身、行李舱的密封 性均较差, 车内噪声较大,防尘、防水的效果也非常差。80 年代后期,随着客车档次的不断提高,对客车用密封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2 使用的客车密封条状况
从 80 年代至今,汽车工业对零部件行业的综合 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当然密封条行业也有很大发展。
(1) 密封条产品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把原来的 单一胶种改为现在的二复合胶种 ( 即密实橡胶与密 实或海绵橡胶的复合)、三复合材料 (即密实橡胶、海 绵橡胶和钢或尼龙骨架的复合)、四复合材料 ( 即密实橡胶、海绵橡胶和钢或尼龙骨架、植绒四种材料的复合)。
(2) 材料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 弃用了强度、耐热、耐候、抗老化性均较差的天然橡胶 (或丁苯橡胶) 和 塑 料,采用了合成的三元乙丙橡胶 ( EPDM)。EPDM 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候、耐臭氧性能, 其主要 物理性能见表 1。由于 E PDM 的优良特性, 所以近几十年来的产 销量均持续增长。
(3) 生产工艺告别了纯橡胶挤出蒸气硫化罐硫化的原始生产工艺,采用了较先进的多机头挤出微波硫化生产工艺,以及注射二次加工成型工艺。
很明显,密封条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密封,需要防水、隔噪和防尘。事实上, 密封效果可通 过改进设计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在材料的抗摩擦要 求也越来越高, 以便使密封性能能保持更长时间, 最 初安装时也能减少损伤。 密封的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地使车内与外界隔离, 最大限度地增加驾驶员和乘 客的乘坐舒适性。 应该说, 现在的密封条在连接性、 密封性、装饰性、安全性等方面比二十世纪80年代前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在装饰性、环保性方面还 存在一定差距。
3 客车密封条的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对车用密封条的各种性 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材料、新 工艺的应用, 为密封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对密封条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连接性、密封性、装饰性三大功能上,对汽车的环保、安全、舒适美观等都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密封条从材料的选择, 结 构的改进,制造工艺的选用上均需不断改进。
( 1) 从材料的选择上, 不仅仅停留在EPDM的应用上。 成型工艺相对简单的热塑性弹性体:T PV(热塑性汽化弹性体)、TPE ( 热塑性弹性体)、TPO (热塑性烯烃) 等在某些方面得到大量应用。 他们具有着色性强, 复合性及可回收性好, 同时也能达到环 保的要求。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性能见表 1,其优点如下:极好的屈挠疲劳寿命; 耐高温;高冲击强度; 低密度; 极好的耐化学品性和耐候性;较好的电性能; 高抗撕裂和高耐磨耗性;可着色性;可再生性;能与聚烯烃共注压和共挤出成型;低的拉伸和压缩永久变形。
(2) 结构改进: 采用外表面复合与汽车内饰相
协调的各种不同颜色的材料, 如彩色 E PDM 、彩色 热塑性弹性体; 采用表面喷涂耐磨、润滑材料代替原 来的植绒材料; 应用表面喷涂各种光滑、亚光或带色的四复合材料。
(3) 工艺上改进: 全面采用预整形+ 高速热空 气+ 微波硫化+ 普通热空气硫化的工艺, 大大提高 了密封条的硫化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 取消原始的 模压工艺, 代之以各种注射成型的二次加工工艺, 既 提高了效率又改进了产品质量; 在线喷涂工艺代替 原始的手工喷涂工艺。
4 结束语
总之, 随着汽车档次的不断提高, 客车密封条的 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 结构的合理性, 设计的人性 化, 生产工艺的流程化、自动化, 产品的安全性、环保 性、可回收性、配套美观性、多样性等都是客车密封 条需要考虑的重要性能。
5总结编辑
密封性是汽车整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汽车密封条产品正是决议这一指标优劣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它被普遍应用于汽车前后风挡、车门、车窗、发起机舱、后备箱等车身部位,填补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具有减震、防水、防尘、隔音、装饰等功用,对司乘人员及整车起到维护作用。
汽车密封条产品的分类有多种方式,通常依照装置部位(部件)的称号、资料品种、复合资料数量、工作特性等要素来停止分类。其中依照装置部位(部件)的称号分类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包括发起机舱密封条、前后风窗密封条、车门框密封条、车门密封条、车门玻璃导槽密封条、车门下部防尘条、车门窗台内外密封条、侧窗密封条、天窗密封条、车顶盖密封条、后备箱(行李箱)密封条等。
汽车密封条行业消费企业数量众多,范围较小,还难以构成范围气候,与国外同类动辄几十亿元停业额的企业相差甚远。同时,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渐复苏,汽车密封条的出口需求量也会逐年增加,汽车密封条行业在阅历了2009年井喷式的市场迸发洗礼之后,将会迎来一段快速开展期。从2009年特别是下半年开端,各大汽车密封条企业明显感到本身产能的严重缺乏,纷繁参加到扩大产能的行列当中,一时间激活了汽车密封条设备制造企业,手里攥有大把的设备订单,倍感交期的艰难与重要。但是,在提升产能的时分,一定不能只顾解眼前的十万火急,而应该分离进步劳动消费率、质量提升、产品构造晋级、技术进步等要素,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产能。
无须置疑,中国汽车产业重组乃大势所趋,而作为汽车工业产业链下游的汽车密封条企业,其兼并重组亦是在所难免,也只要这样,国内的汽车密封条企业才干做大做强。首先,汽车密封条消费企业能够应用彼此之间的资源优势停止整兼并构成集群优势,壮大企业的实力;其次,汽车密封条消费企业不只仅是为整车配套提供效劳,而且必需介入到整车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去,只要这样才干对汽车密封条产品产生更深化的理解,所研发的汽车密封条产品才更具有针对性,才干使汽车主机厂愈加称心汽车密封条的产质量量:第三,汽车密封条消费企业还应盘绕绿色环保的主题,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停止普遍协作,推进新资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并以此来延伸汽车密封条行业的产业链。
 
生产各种汽车主机及部分零配件或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生产发动机、底盘
和车体等主要部件,并组装成车的主机厂和专门从事各种零、部件的配件厂。
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支柱的作用:①在产值和销售收入中,汽车工业占较大比重。②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许多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汽车工业是综合性的组装工业,一辆汽车由千万种零、部件组成,每一个汽车主机厂都有大量的相关配件厂,所以汽车工业和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③汽车工业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集中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企业德国大众日前警告称,欧盟对汽车工业规定过多,企业用工缺乏灵活性,西欧汽车工业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大众有关负责人指出,政治和社会压力不断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也不再坚持购买本地车。如果此种趋势继续下去,不仅是汽车工业,欧洲整个制造业都无法生存。各类规章及社会压力下,企业生产效率下降、收益减少,在欧洲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这于整个欧洲不利。
 
大众正进行削减在欧洲生产汽车的计划,并将有可能关闭其下属一家工厂;同时大众称其劳动力成本全世界最高,正要求德国工人无偿延长劳动时间。
 
欧洲汽车生产企业正试图劝说欧委会更多地考虑有关安全和废气排放新规定给生产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据称新规定将使每辆汽车的成本增加35-50%。欧洲各国为实现2010年前将欧洲建成最具竞争力地区的里斯本计划一直在努力,但种种迹象显示该计划可能过于乐观。
[1]
2起源编辑
汽车工业发源于欧洲,首先出现的是蒸汽机汽车,到19世纪末叶,才出现了内燃机汽车。但现代汽车工业的形成,则始自美国。
在中国,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批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30多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不少主机厂、改装厂以及零配件厂。已能生产载重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大客车、小轿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
3欧洲汽车工业编辑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居于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当然,欧洲也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欧洲汽车工业以其精细的做工、典雅而新潮的独特造型、大胆采用最新世界先进技术而著称。与美国和日本车不同,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并且各个国家的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很大,因此尽管这些国家同处欧洲大陆,却造就了各国汽车设计风格的迥然不同。
英国
英国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科研人员的储备。英国平均每年花费近17亿英镑用于包括发动机制造与设计在内的多个前沿汽车技术研发。英国多所大学也为汽车技术研发提供学术支持并输送人才。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已经吸引了包括捷豹、福特、通用等众多来自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在英设立其研发中心。中国车企可以通过与海外科研中心合作,或者设立独立海外科研中心,以获取技术支持,提高竞争力,获得前沿高效科研力量支持。
英国较早提出了低碳战略,力图尽早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交通。而作为对新科技接受能力最快的英国消费者,对高效节能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也日益明显。低碳经济的愿景要求汽车企业改进现有的动力系统,向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转变。这对于全球的汽车行业而言将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全新发展方向和巨大市场。
英国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协会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英国轿车销售数据。数据显示,从2013年1月份到3月份,英国新车注册量60.52万辆。同比增长了7.4%。
法国
汽车产业是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历史上曾经为法国带来过一个个辉煌,也曾经把法兰西的浪漫文化撒播到全世界。2006年法国汽车总产量为317万辆,位居世界第六位,比2005年减少了10.7%。
意大利
意大利是世界汽车主要生产国,也是重要的汽车市场。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2006年12月31日在册统计,意大利全国拥有5913万人口,乘用车保有量为3350万辆,平均每千人拥有汽车567辆。意大利市场汽车销量近年来走势平稳,乘用车每年新上户数量保持在220-240万辆之间,总重不大于3.5吨轻型货车(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85%左右)每年新上户数量在21-24万辆之间。[1]
4巴西编辑
主要观点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 ( 如推行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严格保护国内汽车市场,对汽车厂商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进行引导 ) ,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汽车工业成了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巴西汽车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巴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成为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巴西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经过短短 20 年的发展,巴西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1978 年,巴西汽车年产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
在汽车工业起步之前,巴西只能利用进口零部件装配小型载重汽车、推土机和拖拉机.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以及跨国汽车公司的参与下,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成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 “ 火车头 ”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策导向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政府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力度与方式
(1) 推行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是在库比契克执政时期 (1956--1961) 制定的全国经济发展计划中实行的。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对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比较研究,找出对整个经济具有刺激和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这些产业,所谓 “ 增长点 ” 就是指这些主导产业部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巴西政府把汽车工业确定为经济的 “ 增长点 ” ,将汽车工业作为具有推动力的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发展。 1956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一项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并成立了 “ 促进汽车工业特别委员会 ” ,确定发展汽车工业的方针是进口替代,并以此带动本国发动机等机械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汽车的国产化
巴西政府早在 1956 年就作出规定:在 3 年内,每辆汽车 90 % --95 %的部件要在巴西制造。 50 年代后期,在鼓励外国汽车公司到巴西投资的同时,巴西政府要求外国汽车公司提出投资计划 ( 计划中必须列入采用当地生产的部件装配汽车的比重逐步增大的内容即由最初占 45 %逐渐增加到占 95 %左右 ) ;巴西政府在对汽车部件的进口给予优惠兑换率的同时,要求随当地生产的汽车部件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对汽车部件的进口。
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对国产化都很重视。早在 1957 年,产量最大的巴西大众汽车公司所生产的大众轻型运输车的国产化率就已达到 50 %; 1961 年年底,大众轻型运输车和大众甲壳虫汽车的国产化率均达到 95 %。 1962 年,巴西所生产汽车 90 %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从表 l 可以看出,大众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很快。
政策引导
七八十年代引导发展酒精汽车
由于巴西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因此,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很大。 1975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使用酒精的计划,旨在从甘蔗中提炼酒精,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80 年代,为普及酒精汽车,巴西政府对酒精汽车的销售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降低工业产品税,调低酒精汽车的价格,对酒精出租汽车免征销售税。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酒精汽车的销售。 1980—1985 年间,酒精轿车占新发照轿车的比重从 35 %提高到 96 %。
80 年代末以来,汽油和酒精的价格差逐渐缩小,使巴西新发照汽车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变化,酒精汽车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1985--1989 年间,酒精轿车的比重从 96 %下降到 61 %。到 90 年代后期,酒精汽车所占的比重已很小。
对汽车车型生产的引导
20世纪70 年代初,为鼓励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生产,巴西政府颁布法令,将这两种汽车的工业产品税分别由 10 %和 12 %减为 5 %,同时给予那些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必备零部件以进口豁免权。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巴西汽车厂商增加了这两种汽车车型的生产。同时,为适应石油危机的新形势,巴西增加了耗油量小的小型客车和货车的生产,减少耗油量大的大型车辆的生产,并研制以混合燃料和酒精为动力的中小型汽车。
巴西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为主,而轿车又以价格便宜、经济实用的普及型车为主,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 50 %以上。在形成这一格局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轿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巴西汽车生产厂商曾一度立足于国际市场;以 CKD 方式引进高档轿车部件组装出口,并加强零部件的国产化。到 1965 年,虽然轿车的国产化率已高达 95 %,但由于缺乏国际竞争力,巴西产轿车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车型过于陈旧,二是国产化后质量欠佳而成本高昂。由于价格偏高,巴西国内市场也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于 1967 年制定了鼓励使用经济普及型轿车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汽车生产厂商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使他们转而以开拓巴西国内市场为主,重点生产经济普及型轿车。仅用 15 年时间,巴西每千人拥有的轿车就由 1965 年的 14 辆增至 1980 年的 77 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节能和环保浪潮的推动下,小型轿车成为国际汽车市场备受人们青睐的车型。巴西政府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人们购买低价位小型轿车,从而刺激了小型轿车的生产。如从 1993 年 4 月起,政府降低 “ 普及型汽车 ” 即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轿车的税收,使轿车售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从 1991 年的 35 . 6 %降为 1993 年的 17 %。政府的税收政策大大刺激了民众对小型车的需求。对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汽车的需求量从 1992 年的 9 . 3 万辆增至 1997 年的 87 . 2 万辆,明显高于汽车总需求的增幅,这类汽车占国产汽车总销售额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16 %提高到 1998 年的 73 %。
积极促进汽车出口
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是巴西 60 年代经济战略调整的中心.巴西政府把增加出口和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全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措施,为扩大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巴西政府除采用通常的财政刺激手段 ( 如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出口,补贴以及简化出口手续 ) 外,还采取了本国货币不定期的贬值、完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等举措。巴西政府对增加汽车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6 年,为促进各类汽车的大量出口,巴西汽车工业第 10 次展销会在圣保罗城举行。 1977 年,巴西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成立了一个负责汽车配件出口的对外贸易局,加强未组装的成套汽车配件的出口业务,以利于本国中、小汽车配件厂的生产发展。
为扩大出口,巴西政府还制定了 Befiex 计划,规定汽车工业可以用不超过 1 / 3 的出口收入免税进口物品,并提供利率优惠的出口贷款。 1973—1979 年间,巴西汽车的出口总值为 10 亿美元。 90 年代,巴西政府还规定,出口汽车和零部件的企业可以以优惠的税率进口汽车,从而刺激了汽车的出口。 1997 年巴西汽车出口量达 41 . 7 万辆,创造了新记录。
简要评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过程中,巴西政府一直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使汽车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巴西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很差,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也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但借助跨国汽车公司的力量,巴西很快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巴西生产的汽车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全球 60 多个国家。汽车出口为巴西挣得了大量外汇。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与税收。从这些方面看,巴西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成功的。
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巴西政府
汽车国产化
引进外资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然后逐步提高汽车的国产化率,带动本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巴西政府发展汽车工业的一项成功经验。在政府政策的约束下,巴西汽车国产化进程发展很快,这对巴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巴西生产的一些汽车配件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汽车国产化率过高,影响汽车的产品质量。巴西产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在当前流行 “ 全球生产平台 ”“ 全球采购 ” 的新形势下,巴西汽车工业面临着保持国产化与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两难选择。
国内市场保护
90 年代之前,巴西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汽车市场,阻止汽车进口。巴西甚至颁布了禁止汽车进口的法令。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巴西汽车工业得以起步并迅速发展。政府的市场保护举措无疑对巴西汽车工业的初期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也是后起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严格的国内市场保护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成为造成巴西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源。第一,它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过高状况的出现。巴西的汽车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水平,国内市场保护措施可以在高价格的情况下保证汽车生产厂商有利可图。结果, 90 年代巴西取消汽车进口禁令、降低关税后,外国汽车大举进入巴西市场,汽车进口额大幅飙升。巴西政府被迫重新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以阻止汽车的进口。第二,在严格的市场保护下,陈旧的汽车车型也能销售出去,因此,汽车生产厂商不想耗巨资研制或引进最新的车型,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也不利于提高研究与开发能力。第三,巴西政府限制进口汽车零部件,使各汽车生产厂商无法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因此,巴西产汽车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行市场保护是巴西汽车工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国际汽车业开展并购重组和进行战略合作的大潮,巴西汽车工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5发展编辑
增长数据
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乘用车看,2007年乘用车产量为638.11万辆,同比增长21.9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479.77万辆,同比增长23.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22.47万辆,同比增长15.42%;两驱SUV产量17.49万辆,同比增长49.25%;四驱SUV产量18.51万辆,同比增长53.12%;交叉型乘用车产量99.86万辆,同比增长7.29%。2007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250.13万辆,同比增长22.21%。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归功于重卡。2007年重卡累计生产48.99万辆,同比增长61.36%。
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2006年净增157.6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乘用车2007年销量达到629.75万辆,同比增长21.68%,增幅较2006年有所减缓,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截至2007年底,商用车销量达到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5%;与2006年相比增幅提高8.0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行业增幅0.41个百分点。
2008年1-7月中国汽车产量593.2万辆,同比增长16%;2008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584.9万辆,增长16.7%。2008年1-7月中国汽车产销率为98.6%,产销平衡趋差。但相对于2007年同期的产销率98%,2008上半年总体产销处于更好的状态。2008年1-7月,乘用车产销419.69万辆和409.93万辆,同比增长15.71%和15.79%;商用车产销173.52万辆和174.97万辆,同比增长16.69%和18.76%。
“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明确提出,国家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预算为11亿元,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将超30亿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会更加严重,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2]
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2]
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