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史记 | 橡胶大王发家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1-20

回国治病,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安排治疗”、“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为他的逝世深表哀痛和惋惜”……是怎样一位仁者、智者能够让这些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如此珍视?他是被誉为新马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的李光前。

李光前在成为陈嘉庚的长婿之前,两人就有过两次有趣的相遇,一次在船上,一次在雨中。

1903年秋天,年仅10岁的李光前跟随父亲从福建出洋,去往新加坡谋求生计。开船不久,气温变得特别的低,当时船上多是和李光前父子一样来自穷乡僻壤,要去南洋谋生的福建人,加上对路途中的天气状况没有准备和了解,大家都穿的比较少,也没带什么厚实的衣物,冻得直打哆嗦。

当时,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也在船上,看到大家被冻成那样,就吩咐仓库保管员:“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都报名说自己姓陈,实在是被冻坏了,保命要紧,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

之后,陈嘉庚到各船舱巡视,看到大家都领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当陈嘉庚准备离开船舱时,看到一个小孩在角落处直打哆嗦,脸色都冻青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小孩说:“我不姓陈,不敢冒领。”一脸大丈夫抱诚守真的“倔强”给陈嘉庚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孩就是李光前,10岁的他“虽少年,其志不折,崭然见头角焉”。

如果说,陈李二人的第一次见面是缘分,那么第二次见面就是命中注定了,连上天都觉得应该把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送到陈嘉庚身边,李光前也当然不负所望成为陈嘉庚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1916年的一天,天正蒙蒙下着雨,李光前下班后在街边大摊档吃饭。这时,陈嘉庚也冒着雨来买食物,没想到食物买完打包好后,雨越下越大,虽然陈嘉庚的车就停在附近,但他没带雨具,根本寸步难行,无法去驾车,正着急,李光前认得陈嘉庚,忙递去一把雨伞,陈嘉庚性子比较急,拿了雨伞头也不回说:“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便到陈嘉庚办公室来取雨伞。陈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谢他借伞之情。两人在办公室内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才谈起他当年由厦门来新加坡的轮船上,陈嘉庚赠毛毯帮他御寒之事,至今感激不尽。陈嘉庚这才想起来,两人相谈甚欢。

正是在这次的闲谈之中,陈嘉庚了解到李光前精通中英文,自己的公司目前正处于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发展阶段,急需他这样的人才,于是便邀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主要负责的是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这一次“跳槽”成为李光前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创业前

习途多舛 能力出众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梅山芙蓉乡,原名李玉昆。小时候家境贫寒,难得可贵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吃饭都成问题,但是仍要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李光前自小就懂事非常,学习勤奋且成绩出色,因所处的年代时运不济,求学之路可以说是几经波折,多次中断学业,又多次复学,先后在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唐山路矿专门学堂和一些国外大学学习过。

李光前在为陈嘉庚工作期间,依旧保持着一贯勤奋好学的好品质,很快就掌握了橡胶生意的知识,而且还打通了欧美市场。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芳龄17岁,正是待嫁的年纪,如此年轻有为的李光前,陈嘉庚心里可不得“打起主意”?他有意把长女许配给他,经人提亲后,李光前觉得陈爱礼虽是名门之后,但她却端庄贤惠、平和稳重,而自己已经27岁了,该是成家的时候了。于是他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从这之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尽心尽力,陈嘉庚知人善用,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他在谦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一切,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创业时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1927年,李光前准备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资本,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坡的1000英亩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人”的低价格,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

可是,陈嘉庚是非常谨慎的,因此极力反对,他认为胶园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园内经常有猛虎伤人。现在买下来,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胶,即使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

但是李光前有着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报刊看到报道,政府有意在这附近开公路,发展麻坡的事业,只要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到时候便会自然绝迹,到时胶园价格将会倍增。他坚持己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为“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胶园附近修建公路,胶园价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这笔钱,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他的胆魄和眼光甚至让陈嘉庚都为之称赞。

之后的几年,李光前将东方传统道德理念和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完美地融合在生产与商业活动中,经营得法,业务范围扩及油厂、农场、船务、印刷、地产、银行等行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在东南亚有很大的影响。到三十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到六十年代,他的橡胶园总面积已达1.85万亩,南益橡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橡胶企业外的其他行业公司有23家。

二战结束后,日本铁蹄下的新加坡几乎是一片废墟,尤其是华侨的事业更是损失严重,从美国回来的李光前看到这一切,特别的难过,他竭尽全力协助当地恢复经济,为重建战后新加坡做出了贡献。李氏集团旗下的银行名为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新加坡设有25家分行,在马来西亚设有30家分行,在东京、大阪、香港、上海等世界各地有60多家分行。据当时资料估计,李光前个人财产曾达到3亿多元新币,可以说是声名遐迩的大富豪了。

事业有成后

用心办教育

李光前在陈嘉庚身边工作10年,受他的影响很深。不仅在生活上二人均以富而不奢、朴素节俭著称,在热心公益、捐资办学方面,翁婿二人也观点一致。李光前还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陈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不顾个人安危,为华侨抗日运动奔波劳累,关注家乡和当地文化教育状况,投资社会福利事业。

只要能够帮忙教育,他从来在所不辞。

1930年,李光前事业稍有成就之后,就以他父亲的名字成立李国专基金,以确保为教育与社会福利事业捐赠款项;

1934年,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捐资兴建一座图书馆;

1939年,李光前独资在老家芙蓉乡创办了“国专小学”;

1943年,又捐资创办了“国光中学”;

1949年,李光前先后捐助50万元新币为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

1950年,新加坡南洋大学捐资100多万元新币;

1951年,捐款数百万元为厦门大学兴建礼堂;

1952年,捐款兴建教学楼和宿舍楼11幢,教师宿舍7栋;

1954年,捐资建造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平房25幢。

1962年,他又分批捐献300万人民币,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内建造一座“陈嘉庚纪念堂”……

李光前所做的支持教育、兴办文化的事业,记录在册和未被记录的都不计其数,无论是内地还是海外,只要有关华人的事,有关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尽全力,散尽钱财。

“自己年少时之所以能够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因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

“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李光前

毋庸置疑,李光前是继陈嘉庚之后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福建家乡的教育与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在新马一带影响较大的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受到新、马人民,特别是华侨华人和家乡父老的敬重和景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称李光前“是我们社会中受人尊重的一员。这不仅是因为他聚集的财富,更由于他对我们的社会进展所做的贡献,尤其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