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种橡胶 汗洒环山行 ——回望胶林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4-12-22

说到种橡胶,我想还是先介绍一下橡胶树。

 

橡胶树,又名巴西橡胶、三叶橡胶,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可达30年左右,所分泌的胶乳经加工后即为天然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绝缘性、强伸性和较好的防水性、气密性,是重要的工业和国防原料。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5万余种,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所用的轮胎。胶树种子含油率2225%,可用作制造油漆、肥皂等的原料,精炼去毒后还可供食用。胶果壳能制活性炭、糖醛等。树材经处理后可制作家具、纸浆、纤维板等。由此可见发展祖国橡胶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产班的主要任务就是垦荒种橡胶。当时已有一套较规范的橡胶生产和管理标准。生产环节为砍芭烧荒、开荒挖穴、育苗定植、补植灭荒和植后管理。砍芭烧荒是我们种橡胶的第一道工序。先把荒山上的树木杂草砍倒,再一把火烧掉(当然事先还得打好防火道),有那么点刀耕火种的味道。炎炎烈日下,在那密不透风古藤缠绕杂树丛生的原始林莽中奋力挥刀砍芭,那感觉就象在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接下来是开荒挖穴。在烧过的有一层黑色灰烬的荒地上,挖环山行和橡胶穴。环山行的标准是:行宽:坡地2,陡坡1.5,要求平整结实;反斜度要达到15度,以利水土保持。橡胶穴的标准是:株距3.6(胶穴之间相隔的距离),穴位要求面宽80×80公分,底宽60×60公分,深度80公分,整个穴洞要规整方正,四角分明,洞壁削平。

修环山行挖穴的劳动强度相当大,特别是碰上复杂的地形和地质。因此任务也是根据情况主要是地形难度具体来定。一般地形每人每天要完成6——10个穴位(含环山行),当然完成越多越好。坡太陡的地方难度大,有时人都站不稳,要先搬来烧剩的树木或大石拦住挡泥,才能修筑起往里反斜的环山行,环山行挖好后才能在上面挖穴。最怕碰上石头和茅草地。刚开始不懂对付,那石头地一锄头下去能蹦回老高,火星四溅,震得虎口生疼。慢慢的学会了碎石用锄角又敲又抠,大些的石头则先顺着旁边的泥土深挖,到最后一撬就把大石给弄出来了。再大的巨石就要靠爆破了,我们都试过抡锤扶钎打炸药孔,一不小心砸到手那是常有的事。不过点火药一般都是男同志来了。最危险的是碰上哑炮,十六连的副指导员一位遂溪知青就是在挺身而出排除哑炮时被炸伤手而伤残的。

最头疼的还是茅草地,验收标准是在1×1范围内深达80公分处不得有一根草根。那五爪金龙似的茅草根有时深达地下不知何处,要沿着草根把茅草挖得彻底干净还真不容易,摊上茅草地能让人挖到想哭。因为茅草对将来胶树的生长影响很大,所以负责检查验收的连队领导或文书,会极端负责任地刨地三尺查找,那认真劲就象要千方百计从中找出一根救命稻草。不过那嫩白肥硕的茅草根许多时候还真的在我们又累又渴时救了急,嚼起来清甜微苦爽脆解渴,有时还会带一把回去煮凉茶解暑降火。

每天,环山行上我们挥汗如雨,海南岛炙烈的阳光把我们一个个都晒得脱了一层皮。海岛的气候瞬息万变,碰上狂风暴雨时,那更是汗水和雨水一起淌。多少次在那乌云压顶的山岭上,惊雷闪电就在头顶上炸开,吓得胆小的女知青一阵阵惊叫,惊叫完后还是得硬着头皮跟着老工人坚持顶风冒雨作业。其实在那高高的山上也无处可躲,天上电闪雷鸣,山上银锄飞舞,那场景最是让人真切地感觉到什么叫“战天斗地”!有时候我们都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有几次不知是谁带的头,冲着狂风骤雨我们放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渐渐地我们以老工人为榜样学会了适应露天作业的艰苦,在老工人和老知青的帮助下,从刚开始砍刀锄头不会用到得心应手,从橡胶穴挖得象鸡窝老要返工到也能独立完成任务。对了,收工时,每人还要扛一根烧荒剩下的柴火下山,那是连队大伙房里燃料的主要来源。 

“我为祖国种橡胶,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这就是我们当年的豪言壮语。 

                   垦荒种橡胶 汗洒环山行 ——回望胶林(十) - 胶林晨曲 - 胶林晨曲的博客

              * 种橡胶的第一道工序:砍芭。

                   垦荒种橡胶 汗洒环山行 ——回望胶林(十) - 胶林晨曲 - 胶林晨曲的博客

              *垦荒种橡胶,汗洒环山行。

 

                                                             2008-4-1

本文来源:http://cfx555554.blog.163.com/blog/static/3074593220082312424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