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策橡胶与阿里云探索新制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2-10

  杭州最老牌的橡胶生产和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分享了与阿里云ET工业大脑共同探索“新制造”的故事。

  中策橡胶成立于1958年,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十。

  以下为对话实录:

  阿里云数据智能中国区总经理潘立维:刚刚好像听说我们获得了一个大奖,我想表达的是,我参加了大概有五届的云栖大会,说起来这是我们在云栖大会上第一次邀请杭州重量级制造业的企业掌门人来参会,我也很兴奋,想问一下张总,在你看来跟阿里云这样的合作,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中策橡胶集团副总经理张利民:我今年是第二年参加阿里的云栖大会,我们也是非常关注阿里从技术科技转化为数据驱动,中策橡胶也是从传统制造、智能的自动化制造到数据改造到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我们也有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

  潘立维:阿里云ET工业大脑和中策橡胶在一起合作取得了合格率的提升,对于跟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这样的合作,你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是怎么样的?

  张利民:首先中策今年正好60周岁,浙江省是2013年年末提出了智能制造,当时我也是参加这个大会并做了发言,我们当时的思考更多的是从生产线的自动化层面,就是怎么样把机器从人工转化为机器人、转化为自动化,更多的是从肢体上的自动化上来做事,我们在这里也做了一些实践。

  我们铺垫了信息的采集系统,我们也通过自身50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对数据的认知进行了对某些流程的改造和优化,但是阿里的大数据处理方法使我们改变了对数据的传统认知,把沉默的数据发挥到极致。这是我们跟阿里大数据这个项目开展以后,好像找到了另外一个路径,找到了另外一个金矿。

  潘立维: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的数据科学家们、我们的算法工程师们跟中策橡胶的行业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碰撞,这个过程是有反复的。听起来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用数据就把整个橡胶混炼胶的合格率提升了5%,这个过程中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些稍微有带入感的东西。

  张利民:首先中策橡胶有一句经典的广告: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朝阳。我们现在主要的产品是橡胶,橡胶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来源于跟气候、地理环境、橡胶树是强相关的。因为我们这个橡胶本身的原料,构成我们轮胎主要的原料是发散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沉淀的技术和我们的经验积累,橡胶来了以后通过我们的加工再来判定它的质量特性,然后再来做优化,不行再反复的加工。所以我们前面讲到有一个合格率的提升,因为只要你反复加工它总是会合格,但是会占用资源,有能耗。

  关于双方的合作,刚开始我们的专业工程师搞了几十年都没有明白,或者我们认为路径已经很优了。你们阿里一个门外汉能改变吗?

  后来阿里的团队进入到我们的工厂,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初步的建议。我们有许多的信息,我们的专业导致我们只关注了我们认为专业所需的若干要素,但是对其他离散的看似非关键的要素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阿里云的算法工程师通过他们的算法就可以给我们一个优化的推荐方案,我们的工程师把这些方案再进行叠加的优化,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整个良品率提高了5到8个百分点,我们这个项目一直在持续,今年我要求这个项目要达到两个9。

  2019年人工智能再不断的学习,方案越多,信息量越大,2019年的目标是要达到三个9,当我的流程从92%到97%的合格率,通过优化到99%,再优化到99。9%,我的流程就可以颠覆,做变革。

  潘立维:我问一个问题,对我们在产线能力的提升、成本的下降、质量的提高上,中策橡胶除了和ET工业大脑的合作以外,自己还做了哪些相关的措施,我们有没有做一个有机的结合?

  张利民:我认为我们中策现在是在深度地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的时代中。

  2003年参加浙江省的首届机器换智能制造大会时,我当时的思路还是停留在机器,没有把大脑的构建或者说整个信息化的采集、生产流程的变革作为我们的主体,随着现在信息化的或者说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我们的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整个制造系统的信息化的全过程的采集,我们已经做到具备二次的转型的升级。就像我们曾经有很多的项目,我们当时也在做智能制造的改革和尝试,我们也请了省里至于国家对我们的个别项目进行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但是因为基于当时的有些技术的集成,我认为更多的是现在的大数据运算方面的前置的不足,所以我们有些部分的项目前期推行的很难。

  但是现在我可以很自信,今年在我们全球60周年的经销商大会,我们跟阿里又签署了深度的大数据运行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把从劳动密集型,靠人的技能来判定的项目,通过大数据的图像识别的技术,专业的算法做了千万级了投入,这应该也是一个重大的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