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每年4--11月天气暖和,多雨,为橡胶树开割期;12月--次年3月天气偏凉,干燥,为橡胶树停割期,不能割胶。割胶的季节里,每天清晨五点钟左右,割胶工人便头顶胶灯,身背胶篓,带着三棱形刀口的胶刀走进橡胶林里割胶;上午九五点钟左右,大多数胶工即可割胶完毕,任由橡胶树自己流淌胶乳;中午十一点钟左右,割胶工人回收胶乳,并用胶桶将胶乳挑回来,然后有专人用带有铝罐子的运胶车将胶乳运到橡胶加工场。
走进橡胶林里仔细看一看,原来,割胶和收胶是这样的:在橡胶树身约一米高的位置用胶刀割开一条与树身平行、与地面垂直的割口,叫垂线,再以垂线为基点,环绕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割出一条斜线,约为树干横截面周长的二分之一,叫割线,多条割线合称割面。这样,胶乳就会沿着割线流下来。在割线的末尾处钉得有一条长约十公分,宽约三公分的铝制凹槽,叫胶舌。在胶舌的下方有一根平放着的绕成“8”字形的铁丝,但这个“8”字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开口,钉在树身上,小的一头上放着一个小瓷碗,这根铁丝叫胶架,这个小瓷碗一般称作胶杯。这样,胶乳就会顺着胶舌流到胶杯里。
因为胶乳粘性较强,所以收胶时,割胶工人还会用一个有木柄的半圆形塑料片(也叫胶刮子)在胶杯里刮一下,这样胶乳才会收得干净,不浪费。其实,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割胶时,割胶工人的手、眼、脚必须互相配合得十分协调,手要有节奏轻重适度地推进胶刀,脚要随之跟进,眼要盯准割线,而且胶刀割进橡胶树皮的深度必须把握得相当准确,如太深,会伤到树干,如太浅,则胶乳不会流出来,或流出来的很少,经验丰富的割胶工人往往能把握住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深度。
胶乳送到橡胶加工场后,经过滤、凝固、硬化、压片、切片、烘烤、粉碎等工序加工,就可得到橡胶初级产品烟胶或颗粒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