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举办的线上“2020中国橡胶年会”上指出,新冠疫情、中美关系、反倾销是当前中国轮胎行业面临的“三座大山”,在各种不确定性面前,我国橡胶轮胎行业应坚持国际化、专业化,以科研和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01.橡胶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新冠疫情。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局部经济接连停摆,各种工业制造不断停产,包括汽车工厂停产、交通管制、隔离观察、车队物流大量停滞等都给橡胶轮胎行业带来严重损失。国内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后,国际社会经济运行又出现停滞,给外贸企业和产品出口带来重大损失。袁仲雪认为,通过新冠疫情,我们对未来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人类不断发展的同时,病毒也在不断发展,且病毒对人类的侵害是长期不确定性的。
第二个难题是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在国家发展、金融货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存在着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分歧。未来,中国不可能不发展,而美国也一定会防范和遏制,这些矛盾和分歧是长期存在的,且必然会影响橡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第三个难题是反倾销。在人类历史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快速发展,但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近几年遇到的反倾销更多,仅中国橡胶产业链的产品就受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而且还在不断升级。原来中国轮胎只在国内生产,由于受到贸易壁垒逼迫而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建立了不少工厂,走上了国际化道路。但就在上个月,美国又对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双反”调查,影响了“走出去”中国轮胎企业的正常发展。
袁仲雪表示,“三座大山”未来还会带来不少风险,更严重的是它存在着不确定性,而这个不确定性将是更大的风险。我们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给我们造成多大比例的损失,这是很难评估的。
02.对不同规模橡胶企业的发展建议
袁仲雪认为,虽然现在发展遇到很多困难,但纵观时局,我国橡胶轮胎企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目前,国内橡胶轮胎行业生产已基本恢复正常,尤其是卡车轮胎市场需求旺盛,工厂供不应求,这可能是历史上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时期。
此时应该抓住机会,重新审视行业未来应该怎么发展。为此,他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全球化、国际化。地球是一个庞大的均衡体,国家是人为分割的政治板块,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资源、物质、文化和精神,相互交换是自然和必然的规律,任何国家不可能掌握所有资源。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是哪个人能否定的。要避开反倾销达到贸易平衡,就要实现全球生产布局,避开反倾销。由病毒或利益争夺引发的战争,是人类的公敌。
二是专业化。全球化发展是大公司发展路径,比如说中国轮胎企业这一轮的发展,大规模的公司正在全球化,但对大多数小规模公司来讲,做专、做精、做细更重要,把小众市场不可或缺的东西做到极致,做出高性价比,这也是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这种公司的人均产值不会低,抗风险能力更强。
03.新一代科研和信息技术对行业的推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未来制造业一定要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尤其轮胎产品不仅是消费产品,还是安全产品,5G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质量均一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视化、可追溯方面,都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2002年,赛轮刚建厂时的名称是“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制造示范基地”,最近赛轮推出了橡胶产业链云端网络—橡链云,为中国橡胶行业向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未来,它会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不断完善,为行业智能制造作出贡献。
最后,袁仲雪强调,行业要发展必须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我国轮胎行业是在学习国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企业遇上了改革开放走向国际化的好时机,在市场强烈拉动下快速做大,但在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材料研究上还有很大差距。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无人区,正在开拓一片无人步入的处女地,没有技术创新发展就很困难。仅靠模仿,产品做得再好也难有高利润,所以加强基础研究是支撑企业国际化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轮胎技术,没有好的工艺配方和材料,即使拥有智能制造的技术,也做不出好轮胎。